汉武帝“独尊儒术”,那“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从何而来?
相关推荐
-
黄老探真之一——帝国政治红线系列
公元前54年的一天,汉朝皇帝刘询正与大臣宴饮,君臣酒酣耳热之时,太子刘奭见父亲高兴.气氛不错,走到皇帝面前,谈起杨恽.盖宽饶讥讽朝廷被诛一事,劝诫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皇帝 ...
-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二):两汉
两汉(前202年-220年):前道后儒 汉初的黄老之治--无奈之举 汉高祖刘邦深知秦朝灭亡的原因,没有再沿用法家为主的治理逻辑,一直到后来的文帝景帝采用的都是黄老之治.之所以无为而治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 ...
-
「四维中国通史」第二十八讲: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背后的根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的诸多政策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完全可以说汉武帝奠定了后世的政治基本框架,而其中最为重 ...
-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实质:开始了文化的集权
历史学家范文澜有言:"汉武帝以农民'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造就军事.文化的极盛."历史学家顾颉刚则指出:"儒家统一实是中国文化衰老颓废的征验."文化极盛是表 ...
-
汉武帝独尊儒术背后:剥夺军功集团股权,皇权定于一尊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变了汉朝初期的意识形态,放弃了之前以黄老之道治国的思路,而改为更为主张积极有为和强调加强皇帝集权的儒家思想.和后来崇重儒术时期往往国 ...
-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什么让他们做出如此的决断?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秦汉时期有两个伟大的帝王,一个是统一六国结束纷争的秦始皇,另外一个则是将大汉王朝推向鼎盛的汉武帝.这两个皇帝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秦始皇可以说奠定 ...
-
汉武帝登基的“三把火”:推翻黄老,独尊儒术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崩,太子刘彻立即转正为皇帝.这一年,刘彻十七周岁. 汉朝的老人政治,自曹参定下了黄老治国的路线后,几十年从来没改动过.于是一直到现在,窦太后还在信奉这一套. 然而,在刘彻看来 ...
-
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
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摒弃过去的道家思想,采纳董仲舒.公孙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表彰六经(<诗>.<书>.<礼>.< ...
-
不存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荒唐历史
中国近现代儒学专家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中国乃至世界理论界都把它当作是一个学术信条,在现代学术著作中被广泛引用. 经过儒学专家.爱好儒学者长期的辩论 ...
-
为什么汉武帝会“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西汉建朝之后,统治阶层主体意识是"黄老之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们吸取了秦朝失败的经验,对思想学术基本上没有管控,儒家因为底子厚,很快又发展起来.董仲舒就是当时的一个大儒,前大半 ...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别再被骗了,这才是真相!
谈及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儒术,汉武帝就不能不提,在传统认知里,正是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百家凋零.儒术一枝独秀,事实真是如此吗?然而,翻开历史记载,却让人惊讶的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