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艺术家”杜近芳去世想到的……

作者简介:

     文华先生,现居多伦多,出生在天津。自幼深受京剧样板戏的影响,常年对京剧研习、锲而不舍,一九八七年以《让徐州》初次参加当地的演出比赛,后又多次参加天津市组织的京剧票友演出,2007年3月23、24日在央视11频道《跟我学》栏目的票友展演中,演唱了一段《让徐州》。对《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战北原》的演唱颇有心得。

惊闻东方皇后杜近芳先生去世的噩耗传来,感叹京剧界又缺少了一位伟大的演员,讣告上对其称呼为“人民艺术家”。相比大师乱飞的当下,这称号是对逝者一生艺术的认可和评价,您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艺术家”。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文化领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链,成就了各个朝代天才的文人墨客。传统文化之下,具有勤劳、善良、聪明才智的中华民族也孕育了各领域卓越的人物、人才、人手。

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引领时代风骚的楷模为人物。凭借自己智慧和才能,引导人们把事业、工作做到完美、极致,可以称之为人才。每个人能把所有人人皆能做的事情、工作做好,肯定是个人手了。

京剧不同于电影、话剧,是一个特殊的表演体系,尤其四大徽班进京后,通过不断的融合众多的剧种,终于发展成了一家独大的一个剧种,在名家辈出,英才不断涌现的时代,用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来形容彼时京剧的盛况,更恰如其分。

谭鑫培对京剧有五大功德:

一改变了前人直腔直调喊如雷的唱法,创造了苍劲委婉,旋律多变的新腔,引领了京剧艺术的全面变革,形成了“无生不谭,无腔不谭”的辉煌;

二是经过他整合改变的《四郎探母》《失空斩》等100多出戏,历经百年不衰,成为了各京剧院团经营的重要资本;

三是亲手培养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梨园三贤”创造了中国京剧史上的高峰。

四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与田际云一起为提高京剧艺人的社会地位而奔波,使京剧界气象焕然一新;

五是坚持“江河不择溪流,泰山不弃土壤”的家训,使其子孙兼收并蓄,转益多师,使谭门薪火代代相传。所以谭鑫培是当仁不让的京剧大师。

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是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对后人的影响很大。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在服装、道具、化装、头饰、表演上的大胆改革影响了后来旦角的表演形式。

对京二胡的使用,丰富了京剧演员演唱的感情,更加丰满乐队的声乐。在演唱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出版、录制的唱片集、戏曲艺术片和文字资料,是留给中国京剧的宝贵遗产。所以梅兰芳也是无愧于京剧艺术大师的称号。

自觉地运用武生行当的表演程式为剧情服务,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在扮演人物中创造出新的程式和手段,是杨小楼成为一代武生宗师的唯一奥秘。

国剧宗师杨小楼以武生挑班唱戏二十六年在京剧界空前绝后,开武戏文唱的先河,以武生刻画人物,活赵云、活天霸,他的叫板、念白连当街小贩都在模仿,更是影响了以后武生行当的发展,所以武生泰斗杨小楼非大师莫属。

建国后李少春对传统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无论服装道具、表演形式,都有新的改变,尤其是取消了尖团字的使用,少用慎用上口字,在文革开始之前、他已经创作了很多新戏《满江红》、《将相和》、《大闹天宫》《野猪林》、《白毛女》、《红灯记》等,也无愧于大师的称号。

相比之下,四大须生,四大名旦,不仅各有绝活,而且均是能引领未来、启迪后学的大艺术家,流派宗师,但老生戏谁能和谭鑫培比,武生戏谁能和杨小楼相提并论,旦角有谁能达到梅兰芳对京剧的贡献程度?所以他们得到“表演艺术家”的称号是非常符合历史、符合人心的。

建国后,艺人的地位提高了,“戏子”被称之为演员,故京剧艺术也进入了后繁荣时期,演员均怀着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创新戏,演新戏当中,国家为了表示对京剧艺术的支持,在众多大艺术家中,授予梅兰芳和周信芳二位为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称号,马连良、裘盛戎、张君秋、李少春那么大腕被称之为著名演员。可以说文革前有自己作品的演员,对京剧、对人民,都是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那时的演员图名不贪利,只要多唱戏。他们只为心中热爱的京剧艺术。

京剧艺术作为国粹发展到今天,一千三百多出剧目以所剩无几,演出剧目少了,演员们的绝活也绝迹了,表演艺术家却多了,仿佛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这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不知都有什么著名作品问世,也不知是谁,命名了这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的。

上海东方电视台曾以“京剧大师xxx”为题材宣传当今的一个当红的所谓大师,这个大师在天津被叫了倒好,(至今不敢来天津演出),在上海败走麦城,给上海观众深深道歉,至今还欠着上海戏迷三出大戏,也不知该大师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什么经天纬地的贡献,只是把京戏唱成京歌了嘛?一个无知的媒体真敢捧,一个生猛的演员真敢受,本来一个二路里子老生的演员,只是被掌握京剧界话语权的伯乐相中,愣是给推到一流老生堆里了,如今被无知的媒体捧成大师了,真是洛阳纸贵呀!

当今京剧界多少年没拿出一个立得住的作品,演员们没有创作出一个站得住的舞台形象,哪里来的大师、表演艺术家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什么著名作品吗?没有创作能力,只能演前辈的作品,只能是个演员,至多加个著名“二字”  才经得住观众及历史的品评!

看看咱们的东方皇后为京剧艺术留下来的宝贵的舞台形象,她深得王(瑶卿)派、梅派的艺术精髓,忠实继承了大量的梅派戏,特别是她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的艺术气质,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使京剧旦行表演步入了新的艺术境界,也为自己赢得了“小梅兰芳”的号。

1957年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获得两枚金质奖章和一枚银质奖章,由于多次赴世界各地成功的演出,不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自己也获得了“东方皇后”的美誉。

她和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合作,成功创演了《白毛女》《野猪林》《柳荫记》《桃花扇》《白蛇传》《谢瑶环》等既有婀娜娇艳之美,又具刚劲坚实之力的舞台人物,《红色娘子军》吴琼花的形象,更影响着一代人。截止文革前,她每年上交国家的利润高达24万,并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品学兼优的戏曲人才。

再对比当今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一年要用国家多少钱来养着。这段长亭别妻的视频,因为有了《陪衬人》的陪衬,更彰显您“人民艺术家”的艺术形象了,更能让大众就了解您的艺术的魅力了。

“人民艺术家”“东方皇后”,您看到了吗?这是您的戏迷对您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历史对您认真、执着拼命演戏的态度的客观、实际的评价,“东方皇后”!希望您一路走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