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将一生献给大地的人
相关推荐
-
最帅院士王德民:曾因颜值屡招不公,晚年天上行星被授权以他为名
"宁取故乡一捻土,不爱他乡万两金."这句话是中国"最帅混血院士"王德民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垂涎他所掌握科学技术屡次以极诱人条件邀请他的西方公司,他每一次都是严词 ...
-
重磅!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名单公示(共15位)!
近期,2021 年 8 月 28 日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终评选出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者 15 名,其中:野外奖 8 名,科研奖 5 名,教师奖 2 名.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 ...
-
被石油点燃的激情岁月
曾有一个时代,一面沉浸在思想革命的沐浴与洗礼中,一面在科学技术的激流里开拓勇进. 曾有那么一拨人,在孤独的黑夜中坚定求索,在民族苦难的阴霾下负重前行. 科技兴国是一条不流血的革命之路,没有硝烟弥漫,也 ...
-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总理前往葬礼,在得知没有悼词后罕见发飙
上世纪,我国各个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的佼佼者,为祖国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先生因动脉瘤破裂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他的葬礼上,周总理亲自前 ...
-
这个劳动者说:少活二十年,拿下大油田
" 中国甩掉"贫油帽",石油先驱不能忘! 4月29日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逝日.他不仅是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还参与并指导了新中国前期的地质调查.石油找矿工作,是打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袁隆平:用一生去追逐禾下乘凉梦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却不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许多地方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能越过越好,我们都必须感谢袁隆平院士以及他的团队培育出的各种高产量高活力的水稻. 野生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群星荟萃的原子弹“功勋簿”
[编者按]时间流转,建党一百周年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了一个新中国,还带领着新中国从一穷二白走上了光明大道,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从白手起家到屹立世界科技前沿.多年来,"两弹一星".杂交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贫铀”的中国如何找到了铀?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一度被认为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没有充足的发展核工业的原材料:同样的理由,中国提炼铀技术水平也很低.那么,"贫铀"的中国是如何找到足够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铀的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东方红一号”划开了新时代
1957年10月,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宣告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来临.1965年1月,毛主席.党中央作出了我国也要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决定.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对太空的探索不仅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人工胰岛素,生命新纪元
在地球上,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所有已发现的生命体都含有蛋白质,而蛋白质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业上,蛋白质可以分解杂质.提高效率:在医学上,蛋白质可以检测疾病.治病救人,等等.可以说,自从人类开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疫苗是如何在中国“走红”的
时至今日,人类仍在与病毒进行着艰难的斗争,可是,在漫长的斗争历史中,我们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就在几十年前,许多孩子会因为长痘.腹泻.伤寒等"小病"失去生命,成千上万人需要忍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系列】中医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
39岁前,屠呦呦想不到自己未来的生命会被青蒿素给占满. 1955年,屠呦呦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屠呦呦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知识,并结合自己已掌握的 ...
-
【党旗下的科技发展】中国第一个核基地揭秘
核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武器,为了保卫国家.守护和平,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中央领导人就开始筹划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毛主席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 ...
-
党旗下的忠诚 ——侯翁九九入党记 梁镇川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党旗下的忠诚 党旗下的忠诚 --侯翁九九入党记 梁镇川 1985年,年已93的侯右诚老先生,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是一个特殊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