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临证用药加减不当辨析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但疾病原因往往是复杂的,症候表现有时也有疑似之处,故遣方用药稍不留意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外感表虚证

  王某,女,47岁,2005年11月6日初诊。

  诉外感10余日,始发热,体温38.7℃,曾服扑热息痛好转,热势虽退,但仍恶风汗出不止,经当地乡医治疗数日未果,查其处方,用桂枝汤去姜枣加收敛止汗之品:龙骨18克,牡蛎12克,麻黄根6克,浮小麦30克。

  笔者观患者面容憔悴,着厚衣裤,神疲乏力,肌肤汗出不止,脉浮缓,重按无力,舌淡苔白,脉证合参,证属太阳中风表虚证,然前医以桂枝汤立方何而无效,细思其去姜枣加大量龙牡并麻黄根、浮小麦等敛汗之品,则失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且收涩之药致敛邪不去。

  笔者处方仍以桂枝汤原方合玉屏风散主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

  二诊,汗出恶风大减,精神好转,立方玉屏风散3剂,诸症悉平。

  崩漏证

  李某,女,32岁,2007年8月2日初诊。

  主诉:不规则阴道出血10天。出血量多,每有紫黑血块,伴少腹疼痛不适,面色萎黄,神疲懒言,四肢不温。问其病史,一月前因意外怀孕行药物流产,流产后出血自行停止,然本次月经来潮则呈崩漏之势,其言日前曾经当地中医治疗,观其方药以少腹逐瘀汤加阿胶、黑艾叶、龙骨、海螵蛸、仙鹤草。

  此患者流产后月经复来成崩之势,必乃瘀血作祟。前医立方以少腹逐瘀汤本应取效。当观其加减以止血收敛之品,则成活血与止血相互矛盾之势,故血崩不止反剧。笔者仍以少腹逐瘀汤为治。

  组方:炒小茴香3克,炒干姜5克,延胡索9克,炒五灵脂6克,没药5克,当归15克,生蒲黄9克,肉桂5克,赤芍9克,水煎服,3剂。

  二诊,药后有血块排出,块出腹痛减轻,出血渐停,立方以八珍汤气血双补,以复其后。

  带下证

  张某,女,41岁,2009年2月初诊。

  主诉:带下清稀量多,少腹冷痛,四肢不温,经水推后。问其病史,患者言其带下量多已半年有余,带下色白黏稠,曾经当地中医治疗,查其所服方药:完带汤加金银花15克,鱼腥草12克,蒲公英12克,黄柏9克,栀子9克。共服5剂。

  服药后带下由稠转清稀,量多不止,同时伴少腹冷痛,诊其脉沉迟,舌淡苔白。带下一证以湿为多,湿邪成患多责脾虚,《傅青主女科》完带汤即为脾湿带下而设,此患者服完带汤当为辨证恰当,本应收效。

  但其加以诸多苦寒之品,其本意以清热消炎立意,而不知脾虚带下用之苦寒则反成“寒生湿”之虑,故患者反而带下清稀量多,经久难愈,故仍以完带汤加减。

  组方:焦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芥穗炭5克,柴胡3克,陈皮3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党参9克,炒白芍15克,炒薏仁15克,肉桂5克。水煎服,5剂,每日一剂。

  二诊,服药后带下量渐少,精神好转,已无腹痛,嘱其服金匮肾气丸3盒以巩固疗效,后带下病无复发。

  “医者意也”为医之道重在辨证,处方用药务在专而精。张仲景创经方当为楷模,然当今之士遣方用药受多种原因影响,临症之时加减失当,常使经方变味,时方失效。笔者立此篇以供临证医者共讨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经方中医三剂治愈产后误汗变证之症 (避风避寒,警惕产后月子病)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产后误汗变证 [一诊] 患者周某,女,27岁,产一男婴,产后4日偶感风寒,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有医给予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支,口服复方阿司匹林2片,并嘱其加被取汗.汗后头身疼痛有所缓解 ...

  • 『名医经验』临证用药当护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路志正治病尤其重视脾胃,他认为治病不仅要辨证准确.药证相合,还应时时顾护胃气.脾胃是气血津液之化源,又是药物吸收发挥作用的场所.因此临床用药,宜灵动.防壅滞,组方宜精 ...

  • 『名医经验』夏枯消瘤丸加减治甲亢性眼病

    Graves 眼病(GO)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吸烟.T和B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在GO的发病机 ...

  • 『名医经验』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防风通圣散出自"风门",而凉膈散一方在"伤寒门"中. 凉膈散"以意加减,退表里热".伤寒"发 ...

  • 『名医经验』紧张性头痛证治心得体会

    紧张性头痛又可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紧张型头痛,是指双侧枕部或颞部.额部.全头部紧张性或压迫性的疼痛,无搏动性,同时伴有头部肌群痉挛及压痛.失眠.焦虑和抑郁等,多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后发作.本病占头痛疾患 ...

  • 『名医经验』遣方用药贵随机应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黄某,女,38岁,终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属搀扶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抬举,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降,苔干白 ...

  • 『名医经验』郭子光用药配伍经验

    国医大师郭子光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从医50余载,擅长诊治内科诸病,形成了独特的临术思路与方药运用经验.专著有<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中医康 ...

  • 『名医经验』重证炼艺,更炼心

    近日治疗一例小儿湿温高热伴咳嗽的病历,令笔者感慨良多. 回顾整个治疗过程,笔者曾先后使用小柴胡合麻杏苡甘.麻杏甘石汤,柴芩三仁汤,小柴胡颗粒兑藿香正气水贴肚脐,连花清瘟胶囊,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合葛根芩连 ...

  • 『名医经验』运气证治方紫菀汤

    运气证治方"紫菀汤"载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紫菀.杏仁.人参.黄芪.桑白皮.地骨皮仁.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王旭高认为,本方可用治"遇六乙年 ...

  • 『名医经验』仲景用药组方之规律原则探讨

    <内经)之组方理论为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透过经方配伍可以看出仲景对<内经>所述.君臣佐使"."七方"."气味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