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的建筑技术,看明长城的防御体系和布局机制的精妙
相关推荐
-
从烽火台建筑看宋明时期长城防御文化体系
摘要:烽火台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用于传递军情.报警,在古代军事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历朝历代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边防体系,根据史料记载以及现阶段的考古资料,宋代建立了一套堡寨防御体系替 ...
-
长城在军事上没有用?光有长城没用,光有驻军也没用
大多数地方的长城都是建在山上的,所以并不高大,不要说十米,连五米都没有,有些地方甚至三米都不到.只有河西走廊现在还残存的明长城看着是比较高的,但是都是夯土墙,并不是像我们在八达岭那边看到的那种砖墙.不 ...
-
他们走了4000多公里建明长城数据库,每块砖的细节都能看清
天津大学团队走了4000多公里建明长城数据库,每块砖的细节都能看清 责任编辑:李天宇来源:观察者网 2021-02-17 18:01:49 "天津大学"微信公众号2月17 ...
-
长城博览在山西|穿越古代,了解明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明代朱元璋开国初,继承元翼统制,改"翼"为"卫",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军事制度,并推广至全国.卫所镇守一方,是地方的最高军事机构,自主行事,军政合一.军事制度经历了 ...
-
天子守国门是气节还是懦弱?
网上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明朝的气节--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于君王死社稷,历史上国破身死的皇帝不在少数,我在这不多做评价.而天子守国门确切的来说叫国都守国门. 国都守国门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建 ...
-
游河北网红“天路”阜平76道弯盘山公路,看山西花塔村明长城
在太行山深处的保定阜平县,日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成了"网红", 被当地自媒体公布航拍照片后,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全长近13公里,76个弯儿航拍如巨蟒入山 网上流传一组照片,照片中的 ...
-
吃明朝的饭,砸朱元璋的锅:看明初文人如何在《元史》中夹带私货
前言:历朝历代新王朝建立之后,都会给前朝修史,一则总结历史经验,二则表明自己合法正统的地位.一般来说,人们总认为新朝为前朝修史,里面总会夹带私货.甚至于篡改历史,诬蔑前朝.那么在明朝为元朝修纂的< ...
-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明、清建筑中的斗栱
明.清建筑中斗栱的形制有很多种,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共列出近30种不同形式的中.在实例中斗栱的变化更是主.明.斗从形上基本可分为"麻叶斗栱"."昂翘斗栱 ...
-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明、清建筑角梁、翼角、翘飞与檐角冲翘之法
根据构造变化,明.清建筑角梁做法有扣金.插金.压金三种做法:在仔角梁老角梁后尾开桁.檩椀,使角梁与金桁.金檩合槽相扣叫扣金做法(图2-13.图2-15). 仔角梁老角梁后尾开榫插在金柱之上叫插金做法. ...
-
中国营造技术知识点—— 明、清建筑中的木雕工艺做法
中国古代建筑木雕装饰物件造型美观寓意丰富,在古建筑上和建筑内外装修中采用雕梁画栋的木雕装饰是很普遍的,例如建筑上使用的盘龙柱子.大小雀替等,吊挂楣子上各种样式的花牙子,外檐装修帘架上下两端使用的莲花楹 ...
-
看山看水 ║证伪一段“北齐”长城,试解大榛峪段早期明长城走向
怀柔渤海镇大榛峪北200号敌台,向东南方向接一段边墙支墙. 从现有长城遗产网地图上,可以看到大榛峪村有一截支墙,分类为"北齐"长城(黄色线段). 这段"北齐"长 ...
-
看山看水║消失于人们视野四百余年的明长城关口,终于重见天日——寻找万涧口,发现修城石碑
寻找万涧口的念头,源自寻找石湖峪以及实地察看史籍方志中失忆的驼岭关. <四镇三关志>的记载 查看<四镇三关志> 昌镇地形图黄花镇下,小长峪口西北侧,黄花城本镇口东侧,还有一个陌 ...
-
看山看水||寻找磨石囗二道关,了解更多磨石口一带明长城零星遗存
磨石口一带,还有诸多疑问没有得到解答,包括: (一)磨石口的二道关在哪? <四镇三关志>载:磨石口,永乐二年建,二道关并东山墩空水口.通众骑,极冲. <昌平州志>载:磨石口,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