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丨父亲与架子车

(0)

相关推荐

  • 亲情散文:一碗臊子面

    一碗臊子面 文/赵永华 这里要说的臊子面,就是我们正宁再普通不过的一碗臊子面,既没有现在的臊子面臊子多.质量高,也没有现在的臊子面油水大.吃起来香,它是一碗只有五分钱,可就是有人嫌贵舍不得吃啊. 那是 ...

  • 【杜鹃啼血忆慈母】/ 任小宁

    杜鹃啼血忆慈母           --母亲就像家乡灶膛上飘散的一缕炊烟,从窑洞崖面上袅袅升起,飘向天空.2013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母亲升入天堂,永远离开了我们. 七年来,我像杜鹃啼血般呼唤母亲的归来 ...

  • 记忆散文·架子车

    我小时候,大概三岁前,全家一大家人是住在一起的,一个大院子里的. 东窑住的我们一家三口,西窑大伯一家三口,中窑是爷爷奶奶两个,考西边一侧,有个厦子(渭北一带砖土和木料混建房),住的是老爷和三叔,四叔他 ...

  • 没有月亮的夜晚 文/小太

           没有月亮的夜晚 文/小太 五.一带父母出去逛了趟湖北.去了神龙架,三峡,恩施大峡谷. 真和想像有点相同,别的地还好,大峡谷真不太适合老年人,台级太多.景色很美,尽管老人不用门票. 母亲真 ...

  • 宋东亮丨陇海铁路,连着梦和远方

    (一) 从小就知道,有一条陇海铁路从我的家乡穿过.一头向西,连着高山,也指着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头往东,连着无垠的地平线,也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在这条两头不见首尾的铁路上,常常有火车这个长长的怪物风擎电 ...

  • 杜 锋丨我那即将流失的亲情

    记不清值了几年班了,只记得在家中过年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久的连情节都已模糊不清了.亲戚.朋友.同事这几天问我最多的话就是--今年你又值班?没办法,我们国有林场的特色,远离城镇,看守的又是没有围墙 ...

  • 北方专栏 | 墨舍栖心:穿过岁月的围墙之六

    大伯 文:墨舍栖心 / 图:堆糖 我对大伯是没有好印象的.记忆中的大伯是"半吊子".所谓"半吊子"就是指脾气坏,不讲理的那种. 大伯就属那类. 打记事起,常会目 ...

  • 缑氏往事(二十三)

    缑氏往事之二十三:柴 初来广东时,认识一位湛江的小妹,十六七岁,刚刚初中毕业的样子,单纯可爱:应该未出过远门,因为我听她说,从没见过火车.我讲起北方的一些事,她都会睁大眼晴,表示好奇.有一次,她问我, ...

  • 李同书丨父亲的架子车

    架子车的结构并不复杂,车把跟车架同为一根粗壮的槐木,车帮的支架有榫头,卯在车架的槽孔里,嫌不牢固,用一根长方形的木楔嵌入.两个车轱辘被一根钢轴连着,走两条无法交融的平行线,却组成一个割舍不开的共同体. ...

  • 李爱民丨儿时的过年与压岁钱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都有重视礼义的传统.逢年过节,尤其过年时各种礼仪体现到极至,尤其旧时候.各种礼节,让人觉得繁琐,甚至让人觉得是种束缚.从烧香拜祭,到人们相互间的叩头作揖,相互拜年,那真是多得让人头 ...

  • 李爱民丨丽莎的“习惯

    丽莎是文化局一名干部,不到五十岁,高挑的个子,三七分短发飘逸在半个脸上.她眼睛不很大,但如一潭秋水,光泽照人.她算不上绝代佳人,但绝对气质超凡,猛一看不到四十岁. 她这些年有个习惯,包里总装着零钱,连 ...

  • 李爱民丨文化人与写作

    自文字诞生后,人类开始逐渐进入文明社会.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除了用笔纸写作者,还除现了大批网络写手,这些专事写作的人,我们或叫其作家记者,或称其为专家学者,他们都有或深或浅,或专 ...

  • 李爱民丨人生总是长别离

    聚少离多人生事,千古话题与人知.一旦撒手离红尘,便是永久相别时.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生别,尤其在古代交通不太便利.有时一经别离,便是终生难以相见.与是乎,生离死别是文学史上永久的话题,许多作品感人肺腑, ...

  • 李爱民丨桃花树的情思

    冬天过一大半了,天依然不下雪,没有雪舞蝶飞的日子,像吃饭少了盐,顿觉这个冬天少了点味道. 我家院花园里几颗桃花树,枝芽和花蕾不如往年那么饱满,每天都在瑟瑟的寒风中发抖,干旱使枝条瘦长无光.桃花树在隆冬 ...

  • 李爱民丨那年冬天特别冷

    我这个人,除了喜欢冬天皑皑白雪外,不怎么喜欢过冬天.热天可以找荫凉气爽的地方,还可以泡在小河里.冬天简直没地儿去,除了空调屋,炉子屋外,满世界都是冰冷,连手到伸不出来.风硬外脖子里钻,鼻子冻得生疼,清 ...

  • 李爱民丨谈教育之风不正常现象

    我们国人有个习惯,干什么都爱跟风,爱追逐新潮流.这个问题要说起来呀,能写好多部书. 我现在要说的是教育上的跟风.远的且不必去说,就说这些年吧!首先说幼儿学前教育,孩子没出生时就开始胎教,一出生就会有一 ...

  • 李爱民丨那年骑车去洛阳

    我总想起,我们骑车去洛阳的事. 那是七八年五月一日,学校放了假.同学张灵伟,王延峰和我三人决定去洛阳转转,怎么去呢?我们共同商议,决定骑自行车前往洛阳.我呢家中没自行车,又不会骑车,所以他俩决定轮换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