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一)

1.艾叶: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2.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
3.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4.浙贝母: 9~15 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5.半夏: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 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6.薄荷: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7.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g,则能益气通便,则可通泻。
8.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
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
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
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
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9.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10.柴胡: 轻剂---2~5g用于升举阳气;中剂---10克左右疏肝解郁;重剂---20克以上透表泄热;
仲景'大小柴胡汤'每剂用柴胡用半斤(折合约112克),一剂分三服,每服约37克;我用柴胡汤每按此量用,没见有什么不良反应.前提条件是有柴胡证,多用解表,少用疏肝。
  • 2~5g用于升举阳气,适用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中气下陷之病证;

  • 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痛等症;

  • 10~30g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他药味一倍有余,意在透邪外出;
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
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意在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柴胡之大量运用还可通大便及行月经。详见章次公医案。
(未完待续)

end

(0)

相关推荐

  • 超级实用丨中药剂量与作用变化大总结(2)丨附全文打印版资源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707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读书临证  导读  中医不传之密在于量,本文是我一个师兄(大师)所收集资料总结,总结了75味常用中药的克数变化和中药所发挥作 ...

  • 头晕头痛以疏肝解郁活络止痛,川芎30克方用散偏汤加减

    头晕头痛以疏肝解郁活络止痛,川芎30克方用散偏汤加减

  •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有别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03一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  常用剂量为6 ...

  • 常用中药不同计量的功效【川芎】外感头痛用...

    常用中药不同计量的功效 [川芎] 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刻. 高血压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刻.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15~30刻. 历代认为川芎是治疗头痛的要药.前人有谓"头 ...

  •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中药学口诀(上下篇)

    A 1.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B 槟榔 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 ...

  •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31种常用中药药量大解密

    导读: 古今名医,在精通药性.药物归经.四气五味的同时,没有不在药量细加摸索的.理法方药,首论理法,次议方药,后谈剂量.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怎样,除取决于诊断是否正确.选方是否对证.用药是否合理外, ...

  •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所无神

    近日读到<张珍玉学术经验辑要>,里面的用药经验非常精辟. A  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

  •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中药剂量的问题,一直缺乏一致的标准,清代医案仍可见「用药轻巧」,各药不过一二钱,甚至别出心裁,一般药材用根,名医偏偏用花,为求轻巧之至,无所不用其极,若问「根」「花」有何不同,却说不上来. 而目前在台 ...

  • 不同药方的中药用量不同效用

    2011年11月11日 12:35 不同药方的中药用量不同效用 1.艾叶 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 ,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2. ...

  • 读书笔记: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四)

    51.熟地: 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 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52 ...

  • 读书笔记: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二)

    11.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颠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12.苍术--麻黄 :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 如两药相等,剂量各为10克,临床常见能发大汗: 苍术倍 ...

  • 读书笔记: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三)

    31.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

  • 读书笔记: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三)古道瘦马王幸福

    读书笔记: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三) 31.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