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中生|刘宏刚

自从女儿上高中后,我对生活便有一种危机感。

眼看自家的“小家碧玉”转眼间长成“大家闺秀”,我不由得感叹时光易老,在不知不觉中,上得面老行孝,下得护小严教,四十岁的不惑,犹如泼墨作画,发散开来的,不是难以把握的怅然若失,便是各种事务的应接不暇。

孩子上高中后,如高速旋转的陀螺,披星戴月,夜以继日,整日处于反复测试和排名的激烈对抗中,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滋味,仿佛只有家长才有体会。而每一位家长,就跟得了传染病似得,也处在一种莫名的紧张中,压力就象横在大小愚公们面前的太行王屋,出行何其艰难。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所理想大学,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尤其自己当年所留的遗憾,也都希望不在孩子身上发生,无形中,这些期望转化成一种施压,一种孩子必须完成的使命,正如网上所说: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却让多少人陷入无力反驳的病态循环中。

反观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永远都种满了这样那样的残酷,愿望似乎也是一只永难靠岸的浮萍,永远也不会像期望的那样,驶入意愿的轨道。我们在周围不妨观察一下,不难看出究竟:

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一般不要父母过多的管理,操心,他们认为自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详细的学习计划,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孜孜不倦,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他们甚至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所以他们热爱学习,乐于吃苦,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挖掘着自身存在的潜能,朝着知识的殿堂快乐前行。相反,学习差的,他们对学习认识,奋斗目标,学习方法,恰恰相反,整日浑浑噩噩,活在父母的“操心管理”中,而且父母嘴里,常常挂着的是那些学习好的,榜样的概念也就此而出。久而久之,许多家长便“以成绩论才能”。同时,这些孩子也往往陷入一种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恶性循环,从此,暗无天日的生活渐成常态。

我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以及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和家长,形成的教育环境实在有些悲哀了。学习成绩真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吗?那些成绩差的就一定没有努力吗?学习好的也一定有出息吗?对于这些问题,我真不敢妄自断言。但有三点可以肯定,一点是“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二一点是“努力未必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另一点是“努力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失败也完全不是不努力的结果”。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于处于青春期,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他们无论从年龄,还是性格,都已趋近成熟,对世事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尤其是那些天性优秀的,作为每一位父母,倘若刻意地为他们“矫正认识”“规划前途”,绝不亚于“赶鸭子上架”或“两虎相斗”,其结果可想而知。

但凡读过刘继荣的《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都应该清楚,在当代的教育环境中,每位做父母的应该持有怎样的教育观,里面提到“自己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处于23名,可在一次语文试卷评‘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全班同学竟商量好了似得投了‘她的女儿’,当说女儿‘快成英雄’的话时,女儿十分认真地告诉她:老师曾说过‘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的格言,‘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看到这些,我首先脸儿一红,头也低了好多,从此,学会了与她如何相处,如何耐心地倾听她内心的想法,继而成为帮助、理解和支持她的铁杆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