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集注 程颐版 简体全文之篇十六

【欢迎纠错 非常感谢!】

坎上坎下

【释义】句解云坎卦名坎,谓地之窠窟能陷处也,卦一阳陷于二阴之中。

蒙引云以二五之刚中,象水之内寔,象人之有孚。

习坎,序卦,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理无过而不已,过极则必陷,坎所以次大过也。习,谓重习,他卦虽重,不加其名,独坎加习者,见其重险,险中复有险,其义大也。卦中一阳,上下二阴,阳实阴虚,上下无据,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为坎陷之义,阳居阴中,则为陷,阴居阳中则为丽。凡阳在上者,止之象;在中,陷之象;在下,动之象。阴在上,说之象;在中,丽之象;在下,巽之象。陷则为险,习重也。如学习温习,皆重复之义也。坎,陷也。卦之所言,处险难之道;坎,水也。一始于中,有生之最先者也,故为水,陷水之体也。

习坎有孚维心行有尚

【释义】蒙引云习,重习也,两字皆死;坎,险陷也,两字皆寔

阳实在中,为中有孚信。维心亨,维其心诚一,故能亨通,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亨也。行有尚,谓以诚一而行,则能出险有可嘉尚,谓有功也,不行则常在险中亦。

本义

习,重习也;坎,险陷也,其象为水。阳陷阴中,外虚而中实也,此卦上下皆坎,是为重险,中实为有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此。

彖曰习坎重险也  重直龙反

本义

释卦名义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释义】蒙引云就习坎上,说有孚,则只是行有常也。

习坎者,谓重险也,上下皆坎,两险相重也。初六云坎𥧹,是坎中之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阳动于险中,而未出于险,性之流行,而未盈于坎,既盈,则出乎行坎矣。行险而不失其信,阳刚中实,居险之中,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也,坎中实水就下,皆为信义,有孚也。

本义

以卦象,释有孚之义,言内实而行有常也。

维心亨 乃以刚中也

【释义】句解云可以维系人心而亨通者,乃以其刚爻居中有可信之实耳。

维其心可以亨通者,乃以其刚中也,中实为有孚之象,至诚之道,何所不同,以刚中之道而行,则可以济险难而亨通也。

行有尚 往有功也

【释义】蒙引云往有功,言其能出乎险也,处险者,以出险为功

以其刚中之才,而往则有功,故可嘉尚。若止而不行,则常在险中矣,坎以能行为功。

本义

以刚在中,心亨之象。如是而往,必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释义】蒙引云不可升者,天之险也;山川丘陵者,地之险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者,人之险也。王公设险,不是承山川丘陵说,如城池甲兵纪纲法度之类皆是。

高不可升者,天之险也。山川丘陵,地之险也;王公君人者,观看之象,知险之不可陵也,故设为城郭溝池之险,以守其国,保其民人,是有用险之时,其用甚大,故赞其大矣哉。山河城池,设险之大端也,若夫尊卑之辨,贵贱之分,明等威,异物采,凡所以杜绝陵僣,限隔上下者,皆体俭之用也。

本义

极言之,而赞其大也。

象曰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在洊下荐反行下孟反

【释义】蒙引云程传之说俱未精,似只可用,往者过来者续,讲之为当。

坎为水,水流仍洊而至,两坎相习,水流仍洊之象也。水自涓滴,至于寻丈,至于江海,洊习而不骤者也,其因势就下,信而有常,故君子观坎水之象,取其有常,则常久其德行。人之德行不常则伪也,故当如水之有常,取其洊习相受,则以习熟其教令之事。夫发政行教,必使民熟于闻听,然后能从,故三令五申之,若骤告未喻,遽责其从,虽严刑以驱之不能也,故当如水之洊习。

本义

治己治人,皆必重习,然后熟而安之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窞徒坎陵感二反

【释义】句解云有不能出险之凶

蒙引云 大凡入坎者,犹有可济之理,入于坎窞,则终不可出矣。

句解云 失其出险之道,而致凶祸

初以阴柔,居坎险之下,柔弱无援,而处不得当,非能出乎险也。唯益陷于深险耳。窞,坎中之陷处,已在习坎中,更入坎窞,其凶可知。

本义

以阴柔居重险之下,其陷益深,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 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由习坎而更入坎窞,失道也,是以凶,能出于险,乃不失道也。

九二 坎有险,求小得

二当坎险之时,陷上下二阴之中,乃至险之地,是有险也。然其刚中之才,虽未能出乎险中,亦可小自济,不至如初益陷入于深险,是所求小得也。君子处险难,而能自保者,刚中而已。刚则才足自卫;中则动不失宜。

本义

处重险之中,未能自出,故为有险之象,然刚而得中,故其占可以求小得也。

象曰 求小得 未出中也

【释义】蒙引云求小得,亦之时险中所得而已,故曰未出中也,若出乎险中,则为大得矣。

方为二阴所陷,在险之地,以刚中之才,不至陷于深险,是所求小得,然未能处坎中之险也。

六三 来之坎坎,险且枕 入于坎窞 勿用 枕针甚反

【释义】蒙引云枕是箇不好字,故曰倚著未安之意,如所谓芒刺在皆者。

六三在坎陷之时,以阴柔而居不中正,其处不善,进退与居,皆不可者也。来下则入于险之中,之上则重险也。退来与进之,皆险。故云来之坎坎,既进退皆险,而居亦险。枕,谓支倚,居险而支倚以处,不安之甚也。所处如此,唯益入于深险耳,故云入于坎窞,如三所处之道,不可用也,故戒勿用。

本义

以阴柔不中正,而履重险之间,来往皆险,乾险而后枕,其陷益深,不可用也。故其象占如此。枕,倚著未安之意。

象曰 来之坎坎 终无功也

【释义】句解云终无功也,久又柔邪,终无出坎之功

进退皆险,处又不安,若用此道,当益入于险,终岂能有功乎。以阴柔处不中正,虽平易之地,尚致悔咎,况处险乎。险者,人之所欲出也,必得其道,乃能去之,求去而失其道,益困穷耳,故圣人戒如三所处,不可用也。

六四 樽酒簋贰用缶 纳约自牖 终无咎 缶方有反

【释义】蒙引云贰用缶,明不必复贰以樽酒簋也。此爻谓始用樽酒簋,而继之以缶自牖而进结于君也,三句连贯作一事。自牖者,势不得不然,非有意要从此进,故曰非所由之正。

句解云 以纳其结约之诚意,自其窓牖受光之初,因其明而入之。

诗大雅 板篇七章之辞 始虽艰阻,而终却无陷咎

前汉书 高祖纪有此事

赵王太后事委见史记赵世家十三

孟子尽心上篇有之

周礼 天官冡宰下,酒正条云大祭三贰 中祭再贰 小祭一贰,皆有酌数

六四 阴柔而下无助,非能济天下之险者,以其在高位,故言为臣处险之道,大臣当险难之时,唯至诚见信于君,其交固而不可间,又能开明君心,则可保无咎矣。夫欲上之笃信,唯当尽其质实而已,多仪而尚饰,莫如燕享之礼,故以燕享喻之。言当不尚浮饰,唯以质实,所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复以瓦缶为器,质之至也,其质实如此。又须纳约自牖,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初,以况君心所明出。诗云:天之牖民,如壎如箎。毛公训,牖为道,亦开通之谓。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人心有所避,有所通。所蔽者,暗处也;所通者,明处也。当就起明处而告之,求信则易也。故云纳约自牖,能如是,则虽艰险之时,终得无咎也。且其荒乐之非,如其不省何,必于所不蔽之事,推而及之,则能悟其心矣。自古能谏其君者,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故訏直强劲者,率多去忤,而温厚明辨者,其说多行,且如汉祖爱戚姬,将易太子,是其所蔽也,群臣争之者众矣,嫡庶之义,长幼之序,非不明也,如其蔽而不察何?四老者,高祖素知其贤而重之,此其不蔽之明心也,故因其所明,而及其事,则悟之如反手,且四老人之力,孰与张良群公卿及天下之士,其言之切,孰与周昌叔孙通,然而不从彼,而从此者,由攻其蔽与就其明之异耳。又如赵王太后爱其少子长安君,不肯使质于齐,此其蔽于私爱也,大臣谏之虽强,既曰蔽矣,其能听乎?爱其子而欲使之长久富贵者,其心所明也,故左师触龙因其明,而导之以长久之计。故其听也如响,非惟高于君者如此,为教者亦然。夫教必就人之所长,所长者,心之所明也,从其心之所明,而入,然后推及其余,孟子所谓成德达才是也。

本义

晁氏云先儒读樽酒簋为一句,贰用缶,为一句,今从之,贰,益之也。周礼大祭三贰,弟子职,左执虚豆,右执狭匕,周旋而贰,是也。九五尊位,六四近之,在险之时,刚柔相际,故有但用薄礼,益以诚心,进结自牖之象。牖,非所由之正,而室之所以受明也,始虽艰阻,终得无咎,故其占如此。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象只举首句,如此比多矣。樽酒簋贰,质实之至,刚柔相际接之道,能如此,则可终保无咎。君臣之交,能固而常者,在诚实而已,刚柔指四与五,谓君臣之交际也。

本义

晁氏曰陆氏释文,本无贰字,今从之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释义】经典释文序録一卷陆德明著

蒙引云云峰曰坎不盈也。犹有险也,祗既平,则无险矣,平则是平地而非坎矣

九五在坎之中,是不盈也,盈则平而处矣。祗,宜音柢,抵也。复卦云,无祗悔,必抵于已平则无咎,既曰不盈,则是未平而尚在险中,未得无咎也。以九五刚中之才,居尊位,宜可以济于险,然下无助也。二陷于险中,未能出,余皆阴柔,无济险之才,人君虽才,安能独济天下之险,居君位,而不能致天下出于险,则为有咎,必祗既平,乃能无咎。

本义

九五虽在坎中,然以阳刚中正,居尊位,而时亦将出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释义】蒙引云中者德也,德在我者也,未大者时也,不在我者也,故仅祗既平,而未即平也。

九五刚中之才,而得尊位,当济天下之险难,而坎尚不盈,乃未能平乎险难,是其刚中之道,未光大也。险难之时,非君臣协力,其能济乎,五之道未大,以无臣也,人君之道,不能济天下之险难,则为未大,不称其位也。

本义

有中德而未大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叢棘三岁不得凶纆音墨

【释义】蒙引云陆氏德明曰三股曰徽,两股曰纆,皆索名

句解云以阴乘刚,而履极险,必陷于刑祸,故系缚以索,三股索曰徽,两股索曰纆

上六以阴柔,而居险之极,其陷之深者也。以其陷之深,取牢狱为喻,如系缚之以徽纆,囚寘于叢之中,阴柔而陷之深,其不能出矣,故云至于三岁之九,不得免也,其凶可知。

本义

以阴柔居险极,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释义】句解云上高危而六则阴邪,失其处险之道,故其凶祸经历三岁之久

以阴柔而自处极险之地,是其失道也。故其凶至于三岁也,三岁之久,而不得免焉,终凶之辞也。言久有曰十,有曰三,随其事也,陷于狱,至于三岁,久之极也。他卦以年数言者,亦各以其事也,如三岁不兴,十年乃字是也。

离上离下

【释义】蒙引云阴丽于阳,丽于其内也,故曰体阴而用阳也。

句解云离谓物有附丽也,一柔附丽于二刚之中

离,序卦,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陷于险难之中,则必有所附丽,理自然也。离所以次坎也,离,丽也,明也,取其阴丽于上下之阳,则为附丽之义,取其中虚,则为明义,离为火,火体虚丽于物,而明者也,又为日,亦以虚明之象。

利贞亨畜牝牛吉畜许六反

【释义】蒙引云利贞亨,所该其广,一切所丽,皆在其中矣

同云离,正是阴卦,上下二阳而一阴丽于其中,柔谓之主,全是柔顺之卦也,故有牝牛之象

离,丽也,万物莫不皆有所丽,有形则有丽矣,在人则为所亲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事,皆起所丽也。人之所丽,利于贞正得其正,则可以亨通,故曰离利贞亨,畜牝牛吉,牛之性顺,而又牝焉。顺之至也,既附丽于正,必能顺于正道,如牝牛则吉也。畜牝牛,谓养其顺德,人之顺德,由养以成,既丽于正,当养习以成其顺德也。

本义

离,丽也,阴丽于阳,其象为火,体阴而用阳也,物之所丽,贵乎得正,牝牛,柔顺之物也,故占者能正,则亨,而畜牝牛则吉也。

彖曰丽也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乎土

【释义】蒙引云正韵毂,实也,善也,禄也,生也。

又云比此节释离之位离,而举天地人所丽,以明其义也。

离,丽也,谓附丽也。如日月则丽于天,白榖草木则丽于土,万物莫不各有所丽,天地之中,无无丽之物,在人当审其所丽,丽得其正,则能亨也。

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重直龙反

【释义】同云重明泛说君臣不指二五,柔丽乎中正,方是指二五言

句解云上下皆离之明,故云重明,二五居中不偏,故云丽正,君臣之德如此,乃能教化成就善俗于天下

以卦才言也,上下皆离,重明也。五二皆处中正,丽乎正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处中正,可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

本义

释卦名义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释义】同云一柔附丽于两阳之中正,而不偏

蒙引云中正有内外意,故六二兼有中正,五惟中耳,以中而该正也,此亦爻仔细看

二五以柔顺丽于中正,所以能亨,人能养其至顺,以丽中正则吉,故曰畜牝牛吉也,或曰:二则中正矣。五以阴居阳,得为正乎,曰:离主于所丽。五中正之位,六丽于正位,乃为正也。学者知时义,而不失轻重,则可以言易矣。

本义

以卦体释卦辞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释义】句解云离为日,为火,取其中虚而明,今上下两卦皆明,作为重爻之离卦,大德之人,用此而辉光见,继续不绝,其光明所照烛,遍及东西南北之方

若云两明,则是二明,不见继明之义,故云明两,明而重两,谓相继也,作离明两而为离,继明之义也。震巽之类,亦取洊随之义,然离之义,尤重也。大人以德言,则圣人,以位言,则王者。大人观离明相继之象,以世继其明德,照临于四方,大凡以明相继,皆继明也,举其大者,故以世袭继照言之。

本义

作起也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错七各反

【释义】句解云履错然,文明之初,其始践履,已杂然有文

蒙引云错,颠错也,急,则错矣

阳固好动,又居下而离体,阳居下则欲进,离性炎上,志在上丽,几于躁动,其履错然,谓交错也。虽未进,而迹已动矣,则失居下之分,而有咎也。然其刚明之才,若知其义,而敬慎之,则不至于咎矣。初,在下无位者也,明其身之进退,乃所丽之道也。其志既动,不能敬慎,则妄动,是不明所丽,乃有咎也。

本义

以刚居下,而处明体,志欲上进,故有履错然之象,敬之则无咎矣,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辟音避

履错然欲动,而知敬慎不敢进,所以求辟免过咎也,居明而刚,故知而能辟,不刚明而妄动矣。

六二黄离元吉

【释义】蒙引云凡所丽得其中正之道,便是黄丽,所该固广也。

二居中得正,丽于中正也。黄,中之色,文之美也,文明中正,美之盛也,故云黄离以文明中正之德,上同于文明中顺之君,其明如是,所丽如是,大善之吉也。

本义

黄,中色,柔丽乎中,而得其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释义】同云黄离元吉泛就人事言不必指人臣事

所以元吉者,以其得中道也,不云正者,离以中为重,所以成文明由中也,正柱其中矣。

九三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释义】蒙引云日昃之离,谓始日昃之明,非如日中之明也。言其衰也,大耋,耋至也,正韵八十曰耋,年之至也,一注七十曰耋。

八,纯卦皆有二体之义。乾,内外皆健;坤,上下皆顺;震,威震相继;巽,上下顺随;坎,重险相习;离,二明继照;艮,内外皆止;兑,彼己相说;而离之义,在人事最大。九三居下体之终,时之革易也。故为日昃之离,日下昃之明也。昃,则将没矣,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终,常道也。大者顺理为乐。缶,常用之器也。鼓缶而歌乐其常也,不能如是,则以大耋为嗟忧,乃为凶也。大耋,倾没也。人之终尽,达者则知其常理,乐天而已。遇当皆乐如鼓缶而歌;不达者,则恐惧有将尽之悲,乃大耋之嗟,为其凶也。

本义

重离之间,前明将尽,故有日昃之象,不安常以自乐,则不能自处而凶矣,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释义】句解云日斜昃之所丽,何由可以长久也

日既倾昃,明能久乎。明者知其然也,故求人以继其事,退处以休其身,安常处顺,何足以为凶也。

九四突如其来焚如死无弃如

【释义】蒙引云因突故焚,焚则死,死则弃矣。焚如者盖自离火上取来,朱子亦已云然,又曰有不戢自焚之意。

九四离下体而升上体,继明之初,故言继承之义,在上而近君,继承之地也,以阳居离体而处四,刚躁而不中正,且中刚以不正而刚盛之势,突如而来,非善继者也,夫善继者,必有巽让之诚,顺承之道,若舜启然,今四突如其来,失善继之道也,又承六五阴柔之君,其刚盛陵烁之势,气焰如焚然,故云焚如,四之所行,不善如此,必被祸害,故曰死如。失继绍之义承上之道,皆逆德也,众所弃绝,故云弃如,至于死弃,祸之极矣,故不假言凶也。

本义

后明将继之时,而九四以刚迫之,故其象如此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释义】蒙引云言无可久之理,是无所容即焚死弃也

上陵其君,不顺所承,人恶众弃,天下所不容也

本义

无所容,言焚死弃也

六五处涕沱若戚嗟若吉沱徙河反

【释义】蒙引云六五以阴居尊,柔丽乎中,然不得其正,说见六二爻矣

六五居尊位而守中,有文明之德,可谓善矣。然以柔居上,在下无助,独附丽于刚强之间,危惧之势也,唯其明也,故能畏惧之深,至于出涕,忧虑之深,至于戚嗟,所以能保其吉也。出涕戚嗟,极言其忧惧之深耳,时当然也。居尊位而文明,知其忧惧之深耳,时当然也。居尊位而文明,知忧畏如此,故得吉,若自恃其文明之德与所丽中正,泰然不惧,则安能保其吉也。

本义

以阴居尊,柔丽乎中,然不得其正,而迫于上下之阳,故忧惧如此,然后得吉,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离音丽

【释义】句解云当明盛之时,而离丽于王公之位,故知忧而终吉

六五之吉者,所丽得王公之正位也,据在上之势,而明察事理,畏惧忧虞以持之,所以能吉也,不然岂能安乎。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

【释义】蒙引云及远二字,于爻果何所取,曰以九居卦之上,刚之远也,处离之极,明之远也。

九以阳居上,在离之终,刚明之极者也。明则能照,刚则能断,能照足以察邪恶,能端足以行威刑,故王者宜用如是刚明,以辨天下之邪恶,而行其征伐,则有嘉美之功也。征伐,用刑之大者。

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释义】蒙引云刚明九本身之德说,威与刑就起见于行事说,亦有差别

书胤征篇有之

夫明极则无微不照,断极则无所宽寘。不约之以中,则伤于严察矣,取天下之恶,若尽究其渐染诖误,则何可胜诛,所伤残亦甚矣,故但当折取其魁首,所执获者,非其丑类,则无残暴之咎也。书曰: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本义

刚明及远,威震而刑不滥,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释义】句解云离有甲胄戈兵之象,而上九刚明之极,用以征伐,但正其邦而已,非贪功也

王者用此上九之德,明照而刚断,以察除天下之恶,所以正治其邦国,刚明居上之道也。

周易卷之十一

周易卷之十二程朱传义

兑上艮下

【释义】句解云咸,皆也。又有感应之义,此卦六爻皆刚柔相应。

咸,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以恒也。天地二物,故二卦分为天地之道;男女交合,而成夫妇,故咸与恒,皆二体,合为夫妇之义。咸,感也,以说为主;恒,常也,以正为本,而说之道自有正也,正之道,固有说焉。巽而动,刚柔皆应说也。咸之位卦,兑上艮下,少女少男也;男女相感之深,莫如少者,故二少为咸也。艮体笃实止,为诚慤之义。男志笃实以下交,女心说而上应,男感之先也,男先以诚感,则女说而应也。

咸亨利贞取女吉取女具反

【释义】蒙引云柔上刚下,止而説两平意,男下女轻重意,柔上刚下止而说,泛说刚柔感应也,男下女,则专就男女之感应言

句解云上下交感,故亨通,然但宜利于贞静正固。艮止而下交,兑说而上应,娶女以为妻则吉

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交相感也,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复甚焉。凡君臣上下,以至万物,皆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则有亨通之理,君臣能相感,则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则上下之志通,以至夫子夫妇,亲戚朋友,皆情意相感,则和顺而亨通,事物皆然。故咸有亨之理也,利贞,相感之道;利在于正也,不以正则入于恶矣,如夫妇之淫姣,君臣之以媚说,上下之义邪僻,皆相感之不以正也。取女吉,以卦才言也,卦有柔上刚下,二气感应,相与止而说,男下女之义,以此义取女,则得正而吉也。

本义

本义

咸,交感也。兑柔在上,艮刚在下,而交相感应,又艮止则感之专,兑说而应之至,又艮以少男下于兑之少女,男先于女,得男女之正,婚姻之时,故其卦为咸,其占亨而利贞,取女则吉,盖感有必通之理,然不以贞,则失其亨,而所为皆凶矣。

彖曰咸感也

【释义】句解云咸字,乃感字,而无心者谓感以无心

本义

释卦名义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说音悦,男下之下遐嫁反

【释义】蒙引云分明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万物化生,还是天地之感而通处,通属天地。化,气化者也。生,形化者也。

咸之义,感也。在卦则柔爻上而刚爻下,柔上边刚而成兑,刚下变柔而成艮,阴阳相交,为男女交感之义,又兑女在上,艮男居下,亦柔上刚下也,阴阳二气,相感相应而和合,是相与也。正而说止于说,为坚慤之意,艮止于下,笃诚相下也;兑说与上,和说相应也,以南下女,和之至也。相感之道如此,是以能亨通而得正,取女如是则吉也,卦才如此,大率感道,利于正也。

本义

以卦体卦德卦象,释卦辞,或以卦变,言柔上刚下之义,曰咸,自旅来柔上居六,刚下居五也,亦通。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释义】蒙引云天地万物之情,感通处,便是情也,恒久亦其情也,萃聚亦其情也。

既言男女想感之义,复推极感道,以尽天地之理,圣人之用,天地二气交感,而化生万物,圣人至诚,以感亿兆之心,而天下和平,天下之心,所以和平,由圣人感之也。观天地交感,化生万物之理,与圣人感人心,致和平之道,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感通之理,之道者默而观之可也。

本义

极言感通之理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释义】蒙引云不以私意自蔽,所谓虚也,所谓寂然不动者也。

泽性润下,土星受润,泽在山上而其渐润同徹,是二物之气,相感通也。君子观山泽通气之象,而虚其中以受于人。夫人中虚则能受,实则不能入矣。虚中者无我也,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本义

山上有泽,以虚而通也。

初六咸其拇  拇茂后反

【释义】句解云与九四正应取象于足之大指,居下而向外

蒙引云咸其拇,词意若曰感以其拇也,诸爻皆同

初六在下卦之下,与四相感,以微处初,其感未深,岂能动于人,故如人拇之动,未足以进也。拇,足大指,人之相感,有浅深轻重之异,识其时势,则所处不失其宜矣

本义

拇,足大指也。咸,以人身取象,感于最下,咸拇之象也。感之尚浅,欲进未能,故不言吉凶,此卦虽主于感,然六爻皆宜静,而不宜动也。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释义】蒙引云只要以静而动,所谓感宜静也,九四贞吉悔亡,正是此理

蒙引云谓志已动矣

初,志之动感于四也,故曰在外。志虽动而肝未深,如拇之动,未足以进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腓房非反

【释义】句解云腓,足肚也。欲行则险动,躁妄而获凶,安其居于中正之位,则获吉

蒙引云咸其腓,象也。凶,占也。吉,本象以著占也。

二以阴居下,与五为应,故设咸腓之戒。腓,足肚,行则先动,足乃举之,非如腓之自动也。二若不守道,待上之求,而如腓之动,则躁妄自失,所以凶也。安其居而不动,以待上之求,则得进退之道而吉也。二,中正之人,以其在咸而应五,故为此戒,复云居吉,若安其分,不自动则吉也。

本义

腓,足肚也,欲行则先自动,躁妄而不能固守者也。二当其处,又以阴柔,不能固守,故取其象,然有中正之德,能居其所,故其占动凶而静吉也。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释义】蒙引云盖六二中正顺德也,顺则不妄动以取害矣。

二居中得正,所应又中正,其才本善,以其在咸之时,质柔而上应,故戒以先动,求君则凶。居以自守则吉,象复明之云,非戒之不得相感,唯顺理则不害,谓守道不先动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释义】蒙引云咸其股执其随之象也,执其随,咸其股之义也。执之一字陋之之辞也。故象传曰所执下也。

九三以阳居刚,有阳刚之才,而为主于内,居下之上,是易自得于正道以感于物,而乃应于上六。阳好上而说阴,上居感说之极,故三感而从之。股者,在身之下,足之上,不能自由,随身而动者也,故以为象言九三不能自主,随物而动如股然,其所执守者,随于物也。刚阳之才,感于所说而随之,如此而往,可羞吝也。

本义

股,随足而动,不能自专者也。执者,主当持守之意,下二爻皆欲动者。三亦不能自守而随之,往则吝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释义】蒙引云所执下也,盖丈夫不能自树,而以同俗从众为志,良可丑也。

云,亦者,盖象辞本不与易相比,自作一处,故诸爻之象辞意尤相续者,此言亦者,承上爻辞也,上云咸其拇,志在外也,虽凶居吉,顺不害也。咸其股,亦不处也。前二阴爻,皆有感而动,三虽阳爻亦然,故云亦不处也。不处,谓动也。有刚阳之质,而不能自主,志反在于随人,是所操执者,卑下之甚也。

本义

言,亦者,因前二爻皆欲动而云也,二爻阴躁其动也,宜九三阳刚居止之极,宜静而动,可吝之甚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憧昌容反又音童

【释义】句解云在卦之中,富心之位,为感之主,能正固则吉,而私累之悔自消

蒙引云味九四爻象,大旨是一正一反说,盖贞者,虚一无我之谓也。憧憧往来,反实。吉悔亡者,感物不通也。朋从尔思,反是。此盖霸王之辨也,此爻辞关涉最大,而要分明是心学心法,与艮卦彖辞一般。

句解云然以阳居阴位,又系应于初六,若其心憧憧然,或往或来,扰杂以求感,则但以朋类从其所思者,而应其所不及思虑者,莫之应矣。

感者,人之动也,故皆九人身取象。拇,取在下而动之微。腓,取先动;股,取其随。九四无所取,直言感之道,不言咸其心。感,乃心也,四在中而居上,但心之位,故为感之主而言。感之道贞正,则吉而悔亡,感不以正,则有悔也。又四说体,居阴而应初,故戒于贞,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乃有悔也。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贞者,虚中无我之谓也。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夫贞一,则所感无不通,若往来憧憧然,用其私心以感物,则思之所及者,有能感而动,所不及者,不能感也,是其朋类,则从其思也,以有系之私心,既主于一隅一事,岂能廓然无所不通乎。系辞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夫子因咸极论感通之道,夫以思虑之私心,感物所感狭矣,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故贞其意,则穷天下,无不感通焉,故曰天下何思何虑,用其思虑之私心,其能无所不感也,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此以往来屈信,明感应之理。屈则有信,信则有屈,所谓感应也。故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岁成,功用由是而成,故曰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感,动也,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前云屈信之理矣,复取物以明之。尺蠖之性,先屈而后信,盖不屈则无信,信而后有屈,观尺蠖则知感应之理矣。龙蛇之藏,所以存息其身,而后能奋迅也,不蛰则不能奋矣,动息相感,乃屈信也。君子潜心,精微之义,入于神妙,所以致其用也。潜心精微,积也;致用,施也。积与施,乃屈信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乘上文致用而言,利其施用,安处其身,所以崇大其德业也。所谓合理,则事正而身安。圣人能事,尽于此矣。故云: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既云过此以往未之或知,更以此语终之云。穷极至神之妙,知化育之道,德之至盛也,无加于此矣。

本义

九四居股之上,脢之下,又当三阳之中,心之象,咸之主也,心之感物,当正而固,乃得其理,今九四乃以阳居阴,为失其正而不能固,故因占设戒,以为能正而固则吉而悔亡。若憧憧往来,不能正固,而累于私感,则但其朋类从之,不复能及远矣。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无光大也

【释义】句解云未感害也,由未有所感之害。憧憧然或往或来于心,则所感者狭,而未至于光明广大

贞则吉而悔亡,未为私感所害也。系私应,则害于感矣。憧憧往来,以私心相感,感之道狭矣。故云未光大也。

本义

感害,言不正而感则有害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脢武杯反又音每

【释义】蒙引云此爻如一刚介之士,廉隅壁立,而举世莫与,自感道言之,故未为善,然终不至于招咎而取尤。所谓无咎无誉者也,无悔者,非取之也,是乃因贬得褒,贬中之褒也。

九居尊位,当以至诚感天下,而应二比上,若系二而说上,则偏私浅狭,非人君之道,其能感天下乎。脢,背肉也,与心相背,而所不见也,言能背其私心,感非其所见而说者,则得人君感天下之正,而无悔也。

本义

脢,背肉,在心上而相背,不能感物而无私系,九五适当其处,故取其象,而戒占者,以能如是,则虽不能感物,而亦可以无悔也。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释义】蒙引云谓其志如此,抑末矣,同人上九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戒使背其心而咸脢者,为其存心浅末,系二而说上,感于私欲也。

本义

志末,谓不能感物。

上六咸其辅颊舌

【释义】蒙引云不言凶咎者,不言可知也。

上阴柔而说体,为说之主,又居感之极,是其欲感物之极也,故不能以至诚感物,而发见于口舌之间,小人女子之常態也,岂能动于人乎。不直云口,而云辅颊舌,亦犹今人谓口过曰唇吻,曰颊舌也。辅颊舌,皆所用以言也。

本义

辅颊舌,皆所以言者,而在身之上,上六以阴居说之终,处咸之极,感人以言,而无其实,又兑为口舌,故其象如此,凶咎可知。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唯至诚为能感人,乃以柔说腾扬于口舌言说,岂能感于人乎

本义

滕,腾通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