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上)
相关推荐
-
颜子楠: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丨【学术研究】
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 文/颜子楠 基于一个长期的经典化过程,在现今的文学史框架下,学界对于中世诗歌的认知已经非常成熟,针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方法也较为完备,从传统的文献考证.知人论 ...
-
新刊|《文学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1年第1期 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栏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文艺人民性立场的内在关联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观察视角 泓 峻(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康德美学的借鉴.批判与超越 范 ...
-
隐喻与诗性言说
余 松 至情.至味.至悟无法用概念.判断.推理加以言传,这已是诗学领域中不言自明的事实.但诗人并没有放弃言说,反而更执著地沉醉于语言的狂欢与舞蹈,就因为诗歌走向了隐喻.它从语言出发,穿透语言,投射于意 ...
-
刘军平 | 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与翻译(2)
Willow这个词在俄罗斯民歌中是悲伤的形象,是人类悲惨命运的象征,在莎士比亚悲剧中,柳树的形象和奥赛罗与狄斯摩娜的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狄斯摩娜临死前唱的正是柳树之歌,而奥赛罗则是装点着柳树倒在水中死 ...
-
2020【独立】前沿31-道辉诗歌评论专辑
稿 约 "2020[独立]前沿"是[独立]新设的一个栏目,请朋友们来稿支持,尤其欢迎探索试验先锋作品,长诗.组诗.短诗.散文诗.诗剧.诗小说等皆可,行数在500行以内,附简介 ...
-
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下)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 ...
-
文本、互文性与意义探求
山东大学文学院"人文科学方法论"课堂实录 第 十 二 讲 李桂奎 时间:2020年12月14日上午9:00-12:00 授课对象:古代文学.文献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在人 ...
-
现代诗歌技巧十二讲(12)互文性
翟大炳 十二.互文性 石光华的<暗香>中: 昨夜涧户无人 乱草稀落的岩壑想起秋水 便蓦然语-- 浣石上 几点渔影是很处久的空幽 自白坞深处飘来冷月的滴声 芦花带半山霜色 并且 ...
-
央视剧评 |同主题叙事:《山河岁月》与《中流击水》的互文性传播
互文性 是指两个作品相互之间形成注解.印证.补充以及改写等关系,从而达成一定程度的文本呼应. 互文性中的文本可以不单单指文字,还能引申到其它形式,比如绘画.影视作品等等. <山河岁月>与& ...
-
《野马,尘埃》叙事的互文性刍论
冯玉雷先生的小说<野马,尘埃>,作为一部丝路历史文化小说自有其强烈的探索性与明显的跃升性,并呈出文学民族志的诗学风格. <野马,尘埃>书影 这样文学民族志,是以新旧唐史的中土正 ...
-
《儒林外史》的互文性
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评价甚高,具体论述具见于<中国小说史略>第23篇<清之讽刺小说>:此外在杂文中又曾多次提到,如在<真假堂吉诃德>一文(后收入< ...
-
竺洪波:敦煌变文与《西游记》的互文性考察——以《降魔变文》和《唐太宗入冥记》为中心
关于敦煌变文与<西游记>的关系,学界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并业已取得一种共识:变文与诗话.宝卷.说唱.戏曲等唐代通俗文艺共同构成明代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源头[1]. <敦 ...
-
潘静如|互文与再生:古典诗歌中的塔影书写
潘静如 汉魏以降,佛教艺术东传,其中就包括了佛塔.佛塔形制的原型大都可以追溯到印度桑奇大窣堵坡,中国本土则有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等诸多类型.除此而外,尚有金刚宝座塔,今天留存的还有不少.验之古 ...
-
董元奔|比兴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实践中的拓展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诗经>诗意图)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什么是比兴呢?南宋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