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木心(节选17)

第十七讲     魏晋文学

谈西方文学艺术,可从文艺复兴着手,中国文学,可从魏晋文学着手。魏晋时代,正好是承前启后 。魏晋时代,不是文艺复兴。

误以为魏晋思想玄妙潇洒,其实对人格非常实用。对生活、艺术有实效。譬如谈话,如能像魏晋人般注重语言,就大有意思。要有好问,好答,再好答,再好问。古之存在,即为今用。

在文学史上,魏晋风度作为千古美谈,万世流芳,就是从汉末到晋末的两百年,谈那些中国文学家的言行和作品。

《世说新语》妙在能将妪语童语也记入。

《世说新语》……只留下魏晋人士的印象,……其中许多观点过时了,和现代不能通,没有永久意义,好在记录是真实的,注解是翔实的,最好是好在文本一刀一刀,下刀轻快。

(两种思潮:希伯来思潮,希腊思潮。前者苦行,克制,重来世,理想,修行,但做不到,必伪善,违反人性。后者是重现世,重快乐,肉体,欲望,享受。世界史总是两种思潮起伏,很分明。唯中国没有希腊思潮,唐代,稍有点。)

(0)

相关推荐

  • 博尔赫斯思想来源

    由于博尔赫斯的祖母是英国人,其受英国文学哲学思想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所以博尔赫斯的小说是最不西班牙语的,就像他说莎士比亚不代表英国,雨果不代表法国但是他们都被当成了典范来尊崇,博尔赫斯是西班牙语的 ...

  • 当代西方文化发展思潮趋势及派别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的文化思潮涌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化,映在的领域内,又出现了一些派别,关于西方文化思潮发展趋势特征及其派别,下文将分述. (1)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 ...

  • 王蒙:金钱与名利都是粪土,但我不得不在粪土上生存

    虽然已经年近80,但是王蒙的心态非常地年轻,他不会太顾虑自己的年龄,依旧保持着自己开放的心态,依然会直言不讳. 虽然说岁月曾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斑驳的皱纹,但同样也丰富了他的个人经历,也使他的思想更加地 ...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目录

    2020年第6期 目录 (第57卷,总第322期) 哲学研究 王泽应 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的义理建构和价值追求 张学智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 张志刚 "全球宗教格局"探析 章启 ...

  • 文学大家木心,正经身份其实是画家

    2020-10-02 23:29:00·书画论坛liyu 他是一个典型的艺术知识分子,我们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分来认定他.木心说:"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8)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康熙的后半期,至嘉庆初年, 值十八世纪.时出<康熙字典>,出<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书>.汉赋.六朝骈文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9、40、41、42)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是绘画的嘉年华).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为&q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4)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中国小说第二期,光辉灿烂.历十五至十七世纪,从明建文帝到清康熙帝后半,是前后三百多年小说上的成就. 自古汉文化从西北往东南流,到"五四",到1949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1)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公元15~16世纪之间) 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但丁和英国的乔叟.(中世纪的人) 蒸汽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9)

    第二十九   讲中国古代小说(一) 中国小说萌芽其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得晚.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中国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这或许就是先秦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48、49、50、5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小说在古代德国(古典文学时期)不足道,浪漫主义时期也不见不朽的大作.十九世纪,小说活跃起来.一是主观命题,以古茨科为代表,代表作<精神的骑士>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4-25)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诗,格律严谨,有流弊.好处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皆可入诗,更比不必说抒情诗. 爱情,蛮有意思的,一举一动都带有诗性--文雅-- 绝句.律诗,自齐到唐,到全盛期,渐渐太过成熟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