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宰相(02)刘洎:唐贞观年间以直谏著称最终被赐自尽的宰相

(刘洎,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宰相(02)刘洎:唐贞观年间以直谏著称最终被赐自尽的宰相

余大中

刘洎(?—646年),字思道,江陵(今属湖北荆州)人。唐代贞观年间,刘洎是以敢于直谏而著称的宰相。

(刘洎,图片来自网络)

01

刘洎早年效力于萧铣,任黄门侍郎,率军南攻岭表,夺取50余座城池。武德四年(621年),萧铣败亡。刘洎尚在岭南,献表归唐,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633年)任给事中,封清苑县男;贞观十一年(637年)任治书侍御史;贞观十三年(639年)任黄门侍郎。刘洎以贞观初年魏征、戴胄任尚书左右丞时百官不敢懈怠为例,建议唐太宗精心选任尚书左右丞及两司郎中,唐太宗采纳刘洎建议并任命他为尚书右丞。

02

贞观十六年(642年)四月,李承乾被废皇太子,改立李治。五月,刘洎大胆进言:“太子应当勤学好问,亲师善友。如今太子入侍宫闱,动辄十天半月,东宫辅臣很少能与太子应对答问。希望陛下对子孙的关爱有所克制,皇上遵照规制,则是天下之幸。”唐太宗采纳刘洎建议,诏令刘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等人轮流前往东宫,与太子谈政论政,学习治国理政。

03

贞观十八年(644年),刘洎升任侍中。唐太宗要求大臣帮助自己查找过失。长孙无忌、李绩、杨师道等人众口一词:“陛下没有过失。”而刘洎则提出:“近来有人上书,凡不合符陛下心意,陛下都当面百般责备,上书者无不惭愧而退却,这样做恐怕不利于广开言路。”唐太宗当即回答:“你说的很对,朕一定会改。”

李世民曾经说:“自朕临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进谏。自徵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