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明辨内外是临证第一要义

(0)

相关推荐

  • 中医:阴证论的理论内容是什么?【一点资讯】

    <阴证略例>是元代医家王好古的著作之一,其师承于张元素和李东垣,王好古论阴证,重视内因,不囿于伤寒外感之说,提出了内感阴证理论,并阐发了以太阴内伤虚寒为主的阴证学说,使阴证的辨证论治从伤寒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五)临证谈四君子汤

    王好古在创制他的四张方剂(神术汤,白术汤,黄芪汤,调中丸)时,心中想到一张方,就是四君子汤. 白术汤,治"内伤冷物",用白术,甘草.因有"外感风邪"加防风.人参 ...

  • 《伤寒说意》:风寒,客邪也,病则不关于客...

    <伤寒说意>:风寒,客邪也,病则不关于客气,而视乎人身之主气.主气偏阳,则阳郁为热而腑,主气偏阴,则阴郁为寒而入脏,无非主气为之也.其始感也,风寒之里束在表,迁延日久,入阳明而传三阴,则皆 ...

  • 谁能与“仲景学说”比肩而立?

    我经常会问他一些很本质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表证?实寒.实热.气滞.血瘀.水湿.痰.饮.食积,都可在表吗?请列举相应方证;阳虚.气虚.阴津虚.血虚,都可在表吗?请列举相应方证- 高建忠先生经常在很多全国性 ...

  • 李东垣:为什么你用不好我的方?

    临床日久,我们常会遇到些要打"持久战"的患者:要么明明没啥明显症状,但三天两头哪哪儿都不舒服:要么动辄十余种疾病缠身,老慢支.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症状错综复杂,无从下手. 对于他 ...

  • 运气漫谈 ▏三之气谈火之金元四大家论火

    金元四大家论"火",对后世临床火证热证的治疗,大开了门径,很值得重视.火为五行之一,与金木水土是并列的,无分轩轻.以五行分阴阳,则火与水并重,主张既济,反对未济.以五行分属五脏,则 ...

  • 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

    一.讨论一则经方医案 张某,女,28岁.2010年11月25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咳嗽2月余.病起于空腹饮冷,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干咳无痰,咳则胸憋,晚上较白天咳嗽多发,影响睡眠.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 ...

  • 『名医经验』高建忠__但见一证便是柴胡证

    高建忠__但见一证便是柴胡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病证无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