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仙茅

药材名称:仙茅


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独脚仙茅、蟋龙草、风苔草、冷饭草、小地棕根、地棕根、黄茅参、独脚黄茅、独足绿茅根、独脚丝茅、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仙茅参、千年棕、山棕皮、尖刀草
采收加工:仙茅移栽后生长2年,在10月倒苗后至春季末发芽前采挖。把根茎全部挖起,抖净泥土,除尽残叶及须根晒干。
药用部位:根茎
产地: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科:石蒜科
原植物:仙茅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根茎近圆柱状直生,直径约1cm,长可达30cm,外皮褐色;须根常丛生,肉质,具环状横纹,长可达6cm;地上茎不明显。

叶基生;叶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0-45cm,宽5-25mm,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柄,叶脉明显,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

花茎甚短,长67-cm,大部分隐藏于鞘状叶柄基部之内,亦被毛;苞片披针形,长2.5-5cm,膜质,具缘毛;总状花序多少呈伞房状,通常具4-6朵花;花黄色,直径约1cm,下部花筒线形,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mm,宽2.5-3mm,外轮的背面有时散生长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裂片的1/2,花丝长1.5-2.5mm,花药长2-4mm;柱头3裂,分裂部分较花柱为长,子房狭长,先端具长喙,连喙长达7.5mm,被疏毛。

浆果近纺锤状,长1.2-1.5cm,宽约6mm,先端有长喙。种子亮黑色,表面具纵凸纹,有喙。花果期4-9月。
仙茅药材性状:根茎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4-8m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造,有纵沟及横皱纹与细孔状的粗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略呈角质状,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并有一深色环。气微香,味微苦、辛。

优等品以条粗壮、表面色黑褐者为佳。

仙茅药性: 
【炮制】
1.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3.《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肾;肝经
【功能主治】温肾阳壮;祛除寒湿。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1.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2.《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3.《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各家论述】
1.《纲目》: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2.《本草新编》:中仙茅毒者,含大黄一片即解,不须多用大黄也。此种药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载其能助阳也,然而全然不能兴阳。盖仙茅气温,而又入肾,且能除阴寒之气,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阳,乌能如此。而予独谓全不兴阳者,以仙茅之性,与附子、肉桂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闭精则精不易泄,止溺则气不外走,无子者自然有子。予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闭其精者,用之固守其精,而元阳衰惫痿弱而不举者,不可惑于助阳之说,错用仙茅,归咎于药之不灵也。
3.《本草求真》:仙茅,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而精自尔厥逆不温,溺亦自尔失候不禁矣。此与附、桂、硫黄、胡巴、破故纸、淫羊藿、蛇床子、远志同为一例,但附子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风冷,蛇床子则能以祛火衰寒湿,硫黄则能以除火衰寒结,破故纸则能以理火衰肾泻,远志则能以除火衰怔忡,惟虽其所补则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补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见,用之不离附、桂,余则视症酌增,然亦须视禀赋素怯则宜,若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
4.《本草正义》: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痹,与巴载天、仙灵脾相类,而猛烈又过之,惟禀性阴寒者,可以为回阳之用,而必不可以为补益之品。《开宝》又称其主丈夫虚劳,则古人之所谓虚劳,本属虚寒之病,《金匮》用建中等方,而《千金》、《外台》皆用温药,其旨可见,正与今人阴虚火动之虚劳病相反。而又谓其助筋骨,长精神云云,李珣又称其明耳目,填骨髓,皆因其助阳而故甚言之,不可为训也。
5.《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7.《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8.《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9.《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10.《王楸药解》:治皮肤风癫。'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复方】
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炖肉吃。(《贵州草药》)

②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热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录》仙茅丸)
④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参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三因方》神秘散)
⑤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⑥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滇南本草》)
⑦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

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滇南本草》)
⑧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贴患处。(《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0)

相关推荐

  • 干祖望创制的扶正良方“三仙汤”(仙灵脾+仙茅+仙鹤草)——中药小激素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摘要:名医干祖望创制并善用扶正补虚的良方"三仙汤",其中的主药就是仙鹤草,其谓:"脱力草者,仙鹤草也--凡无外邪的各种疾 ...

  • 670味中药材作用小结,赠给喜爱中医的你

    至道汇推荐搜索腰痛俗话说用药如用兵.你手里的兵越多,打起仗来越有底气.开方也是一样,你掌握的中药越多,对它越是了解,临床开方用药越有底气.12大类670味中药功效总结,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全文共1900 ...

  • 中药材:罗汉果

    罗汉果Luohanguo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 别名:拉汗果.假苦果.金不换.罗汉表.褐龟巴 植物识别:攀援草本:根多年生,肥大,纺锤形或近球形:茎.枝稍粗壮,有棱沟,初被黄褐色柔毛和 ...

  • 中药材:紫草

    药材名称:紫草 别名:硬紫草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药用部位:根 产地: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 ...

  • 补肾壮阳一对药对,淫羊藿仙茅!

    作者导读导读:仙茅淫,羊藿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温肾壮阳,祛风除湿之力增强. [基源与功效]仙茅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性味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助阳,祛风除湿之功效. 淫羊藿 ...

  • 中药材:明党参

    药材名称:明党参 高50-100cm.全株被白霜,无毛.根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柱形,细长,另一种是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均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断面白色.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细纵条纹,中空,上部分枝,灰绿 ...

  • 中药材:松花粉

     药材名称:松花粉 别名:松花.松黄 采收加工: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药用部位:花粉 产地:东北 科:松科 原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 植物情况:油松,常绿乔木 高达 ...

  • 中药材:青风藤

    药材名称:青风藤 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割老藤,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药用部位:藤茎 产地:西南.华中和华东 科:防己科 原植物:青藤(风龙)或毛青藤 植物情 ...

  • 中药材:胡桃仁

    药材名称:胡桃仁 别名:桃核仁.核桃仁.胡桃肉.核桃 采收加工:9-10月采收果实,除去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取出种子.9-10月中旬,待外果皮变黄.大部分果实顶部已开裂或少数已脱落时,打落果实.潜规则加 ...

  • 中药材:白梅

    药材名称:白梅 别名:盐梅.霜梅.白霜梅 采收加工:采摘未成熟果实,用盐水浸渍,日晒夜渍,约经10d即成,久则表面生霜. 药用部位:近成熟果实 产地:长江流域以南 科:蔷薇科 原植物:梅 白梅药材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