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55

NO.55

郑德诠的母亲闻讯大惊,慌忙请来高仙芝的妻子,一起前去救人。

然而到了节度使府,两人却发现大门紧闭,只好在门外边哭边喊,让封常清手下留情。

可尽管她们的哭声凄厉得连五十里外的鸡听了都忍不住捂住耳朵潸然泪下,封常清却依然只当没听见,硬是把郑德诠活活打死了。

无奈,高仙芝的乳母和妻子只能写信向出征在外的高仙芝告状。

高仙芝也非常震惊:啊?已经死了吗?怎么会这样?

不过,他知道郑德诠毕竟有“让上级在下属面前丢了面子”的大错在先,因此在回安西见到封常清后,他对此只字没提,而封常清也泰然自若,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

之后,又有两名高级将领犯事,被封常清在军前当众击杀。

就这样,在封常清的铁腕治理下,安西军的军纪越来越好,战斗力也越来也强。

而凭借着优异的业绩,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

公元752年,他正式被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第二年,他率军征服了原本归附吐蕃的大勃律(今巴控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一带)。

这是继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后,唐军在中亚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此战在怛罗斯之败后重新确立了唐朝在中亚的领导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封常清也因建此大功,很受李隆基的赏识。

安禄山起兵的时候,他正好入朝述职,来到了李隆基所在的华清宫。

真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李隆基连忙向他询问平叛之策。

新受重用的封常清就如新婚之夜的新郎官一样心情澎湃,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

他慷慨激昂地说:如今天下太平已久,所以百姓一听说叛军就恐惧不安,但形势是会变化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臣请求立刻前往东京(洛阳),开府库,募勇士,然后挥师北渡黄河,相信用不了几天就能斩下逆胡安禄山的头颅,献给陛下!

李隆基闻言大喜,当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让他去洛阳组织防御。

雷厉风行的封常清一刻也没有耽搁,当天就动身赶往洛阳,短短十余天时间就招募了六万人,随后他下令截断连接黄河北岸到洛阳的河阳桥,严阵以待,准备迎敌。

然而战事还没开始,封常清就有了不祥的预感。

他虽然久经沙场,但数十年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没有离开过西域,对中原的了解就和楼主我对夜总会的了解差不多——只是听说过,却从未深入体验过。

现在真正到了洛阳,他才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预判太乐观了——他那种“开府库,募勇士”的策略在民风剽悍、人人习战的安西是可行的,而在和平已久、几代人都没见过硝烟的中原,却显得水土不服。

因为他发现,他招募的人虽然不少,却都是乌合之众——有过乞讨经历和诈骗经历的很多,有过战斗经历的却一个都没有;用过伟哥和印度神油的很多,用过真刀真枪的却一个都没有……

显然,要想在几天时间里把这些素人训练成令行禁止、有进无退的具有强大战斗力和严明纪律的正规军,就像要在几天时间内把黄豆做成酱油——根本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封常清曾经的冲天豪情,一下子变成了现在的充满无奈。

是啊,他就是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一滴水落入撒哈拉沙漠——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可开工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0)

相关推荐

  • 潼关之战: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唐玄宗为何会逼迫哥舒翰出战?

    唐朝挺奇葩的,都城长安被攻破了六次,换成其他朝要么和谈要么迁都要么等死,基本都龟缩起来守家.偏偏就唐硬得很从头打到尾,动不动就十几万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但没几年朝廷又派大军打过去了,史书里甚至找不着唐 ...

  • 此物最相思(第113章)

    三月,是益州最美的季节.淅淅沥沥的几场小雨,洗净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在澄澈的碧空下,益州城明润得犹如一幅画卷. 这日,雨后天晴,春光明媚,玉真公主看李隆基一直坐在窗前发怔,便提议去锦江边走走.当李隆 ...

  • 此物最相思(第101章)

    753年1月3日,自735年成为大唐宰相的李林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毫无疑问,他是李隆基执政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毫无悬念地成为继任者. 杨国忠原名杨钊,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氏,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