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故事——流芳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在点文章下面的好看,深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海的故事
作者 陶冶
十一、流芳
《崖州志》在1962年郭沫若校编后重版说明中这样写道:“《崖州志》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纂修时颇见郑重其事,故搜罗较广,纪事颇详。志述所及,上溯汉唐,下至清末。凡疆土沿革,气候潮汐,风土人物,典制艺文,无不各具其要。故本志可资读者考知当时崖州经济文化、民风物产之梗概。”可以说,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地方文化工程,为崖城的历史的沿革提供了详实的佐证。《崖州志》的纂修完成要感谢时任涯城知州的钟元棣及做纂修具体工作的学者名士,还有为纂修捐资芳名册(郭沫若校对重印版遗漏此册)上的所有人,几经周折磨难终成其书,功德无量,千古流芳。

此时我想起了那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钟元棣这位清末的崖州知州便是造福一方的典范。他在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纂修《崖州志》做出了卓越成就,募资、组织纂修小组,到任十个月纂修工作正式开始。最让人赞许的是他率先捐廉银百两,富商绅士及平民纷纷效仿,很快募得巨资,修志方得已实施,开局六个月解职离任,三年后调任琼山,又与修志主笔校稿,再捐廉银三百两。他在重修《崖城志》序中写道,“崖虽僻处海滨,而民气淳静,士风蒸蒸日上。”可见钟元棣是位爱黎民有责任感的地方官吏。一想到他那种办实事的作风,仿佛他就在眼前,正眺望着南山,放歌吟咏着他那首脍炙人口的《鳌山叠翠》(鳌山便是如今的南山):
一山横海镇中流,翡翠屏开护此州。
破晓烟痕飞岭岫,入秋岚影罩城楼。
云堆螺髻千层耸,雨洗蛾眉半壁收。
如此佳名如此景,问谁拾级到峰头?

钟元棣的文学艺术造诣颇深,他的七律被《崖州志》内的文艺栏目收录了七首。
蜈支洲岛上他捐廉银建“海上涵三观”庵堂,供奉字祖仓颉也是他任崖州知州时所为。这均彰显了他对文字的热爱与弘扬华夏文化的热忱。他以人格魅力来建树造福一方的政绩,他只是一个王朝专制体制下从五品州官(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市长),而今天那些要莫不作为,要莫瞎折腾的地方官员与钟元棣是否仍有可比性呢?

(待续《海的故事——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