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 ...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q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