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价值何在?

作为50后60后的人

血脉里挥之不去那股“家国情怀”的劲头

蹉跎岁月里从未知晓“何谓”物质攀比

欢乐来自真挚的奉献,全心全意

天涯海角

生命中充满着理想、充满着温情

其实一个人很渺小

而志同道合给予巨大的能量

今天,携手世界名校学子之父母

以爱心的分享,以智慧的思辨

作为过来人的懊恼与箴言

开启认知的边界,发现多纬度的教育之旅

带着诗和梦、让我们一起伴陪儿女们远行!

——陈 屹

初心为爱  ·  步步践行

《世界名校之路—陈屹视线公益分享》

<2001年《北京青年报》访谈时>

01.关于陈屹视线

《陈屹视线》  由来

90年代中期回国时,书店常会发现关于,“美国学校的教育浸透着闲散低劣”的书籍介绍。 不禁大为困惑。 “其实美国的教育不是这样的啊。”

“如果美国教育不是这样,那又是怎样?”别人反问我。

……………

对的, 指责别人不客观的声音很容易,而自己又做了哪些? 可以说北京青年报的《陈屹视线》就是在这样一个使命呼唤中诞生。 先在北青报,后来美国《侨报》上的【陈屹视线】从1999年伊始至今历时17年,陈屹已经出版了五本畅销书籍和数百篇专栏文章,其中许多文章被数百家媒体转载连载。


<1999年与华裔美国名校校长第一人—田长霖教授,在纽约,生前采访合影>

正如北青社长在书的序言里所说:“《陈屹视线》以冷静独特的思考,在轻松平易的叙述中弥漫开来。不仅是个人的经历,而是通过多纬度的视角,讲述着这一代人的命运 – 追求什么、失去什么、得到什么、将面对什么。”


<陈屹vs.大使夫人采访 北青周刊版面>

《陈屹视线》  与众不同

如今各种培训琳琅满目,讲座更是五花八门,这些各有各自存在的需要。而《陈屹视线》展开的《世界名校之路》的公益分享系列,则是由陈屹女士精挑细选出各自事业有成,然后又培养出进入世界名校的父母,作为过来人,分享他们的经验、得失以及箴言。


<2005年与美国名校学生 (美国总统优秀生获奖人)CCTV《对话》访谈后>  

《陈屹视线》  笃定可行

首先,作为美国教育第一线的亲临者,陈屹女士不仅自身经历了美国留学生涯,而且儿女从零到进入美国名校寄宿高中到考入美国大学名校的整个过程;

还因为留美旅居三十年来,身边聚集了愈来愈多价值理念相同,比自己更加优秀的父母;

也因为人到中年时,心态、圈子、气场、人脉,彼此之间的肯定、信赖与支持;

更是因为所有分享者,他们各自事业已经有成,我们不代言任何教育机构,没有任何产品导向;

大家力求客观,坦诚育子路上的得失、叹息以及成就儿女路上的自我见证;

所以这里将是一个高素质、高品质、最纯粹的公益分享,一块纯净的教育平台。


<西点军校第57任校长办公室采访后留念>

竭诚希望在此平台上,

更多的父母们,会在我们过来人的身上折射出自己的今天和明天。

我们的错误,请别重复。

我们的箴言,请别忽视。

我们的故事,请去联想。

我们是一群儿女进入世界顶级名校的父母,

在这里,我们感受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我们愿意公益付出,是因为:

教育不仅需要百年树人,更是全民的奉献。

若爱,天涯海角都不是距离;

若懂,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

这便是【陈屹视线】与父母们,相识、相惜、相知的因缘际会。

02.关于名校之路之缘起

三十年前陈屹女士留学美国,而这三十年变迁的留学路以及美国教育之精髓,与当今盲目的被崇拜和追捧,其教育自身的初衷已貌合神离。无论东西方,教育本身是一场百年树人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战争,应该是最纯粹、远离功利、充满奉献与公益的净土。之于一个家庭而言,更是一生润物无声的守望与成长。

其实教育很简单,更多的时候与金钱无关,但是,绝对与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觉悟有关。

八十年代,不少高材生的父母几乎只有小学水平。为何他们可以培养出如此儿女? 很简单,因为他们一生给孩子的,就是欣赏与鼓励。

教育的理念很简单,培养人的方式也很简单,而是我们人为的,因为我们充满功利的心态,因为太多充满诱惑的金钱与选择,让一切人为的变为复杂。

03.关于陈屹女士

陈屹,77级大学生,留美旅居30年,纽约职场打拼进入高管层。十年后无心插柳成荫,一篇短篇小说美国获奖,偶然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自由撰稿人。

1999至2005年间,在北京青年报任专栏作家,连续六年的北京青年报《陈屹视线》曾广受欢迎。她专注于中美教育研究,跨越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中美的多所名校演讲、交流,观点独到而深入。已出版《诱惑与困惑:美国教育参考》、《美国素质教育参考》、《背洋书包的中国孩子》、《不是男人的错》、《因缘际会-超越EMBA》等畅销书籍。 现任美国《侨报》国际教育中心执行总监。


< 为读者们签名售书时>

近二十年间,陈屹完成了美国名校校长系列、留学生系列、世界驻华大使夫人系列、世界商界精英系列等数百资深人物的采访写作。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哥大、哈佛、西点、北大、人大等多所名校演讲交流。此外,陈女士潜心美国教育的研究与咨询、投入留美学子的公益服务与咨询,在美国康州、新州等十几所高初小学受邀交流授课。


< 为美国小学生们授课后>

在2009年网易中国制造系列中,陈屹被评为《60年中国影响力女性》之一的77年代表人物,CCTV《“生”于1977》的中国历史特别系列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访谈嘉宾,她先后出现在CCTV等电视台里的《东方时空》、《对话》、《中国经济报道》、《半边天》、《12演播室》、《英文对话》、《国际双行线》、《读书》等20多个电视栏目中。

陈屹女士的儿女,分别入读美国私立寄宿高中 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和 The Masters school, NY,后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

《世界名校之路—陈屹视线公益分享》

分享内容包括:

如何培养儿女,让哈佛去挑?

如何渡过美高留学之旅? 

如何培养学业之外的才华?

中美教育理念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遇到理念的冲突时,中国父母应该怎么办?

假如重来一次,名校爸妈的教育箴言和秘籍是什么?

何谓美国名校的“道与术”?

…………

8月7日起,每两周一次的微信群分享, 答案尽在此公众平台获取。

分享嘉宾来自,但不限于如下名校:

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芝加哥、哥大、宾大、杜克、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威廉姆斯、阿姆赫斯特、加州理工、西北、乔治城、约翰霍普斯金、卡内基梅龙、帝国理工、加州伯克利等世界名校的学子、父母、教授。

2016年8月至10月第一期

首期6位嘉宾分享主题

  ▼

芝加哥杜克妈妈: 

        《假如重来一次,父母的教训与箴言》                
哈佛爸爸:         

        《在社会大课堂和孩子一起成长》
宾大妈妈:           

        《挑战权威, 走自己的”另类“教育之路》        
耶鲁爸爸:           

        《音乐给女儿带来的意义与成长》 
哥大妈妈:           

        《如何筑造与儿女沟通的“桥梁”》                        

耶鲁哈佛妈妈:    

        《伴陪女儿走上美国名校之路》


2016年8月7日晚8:00-9:00

(频率:两周一次,周日晚8-9点)

敬请期待

“假如重来一次,父母的教训与箴言“

……

父母的高度,决定儿女的起点

让我们因相同而联结,因不同而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