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被世人误读两千余年
相关推荐
-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
孔子对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认为,人不能只重口腹之欲,而应该致力于道义的追求,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尊礼崇道.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 ...
-
休道饮食区区事——《论语》悟读【240】
饮食之道,其意也深. <论语>第十篇第八章: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陈旧)而餲(ài,变味),鱼馁(腐烂)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该吃之 ...
-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篇第十>记述的是孔子的日常起居,似乎不是那么引人注意,但有两个地方例外,其中之一就关于吃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
误读两宋:士农工商的黄金时代言过其实?
大致以中唐为分界,中国历史在政治制度.经济构成.社会关系与思想文化诸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宋存世期间,外部环境基本处于北方强邻压境的态势下,先是1127年北宋亡于金朝,南宋被迫立国东南:1279年在 ...
-
101岁离去的“垮掉派”诗人,亲自解释自己被历史和世人误读的部分 | 此刻夜读
"最伟大的诗歌 是抒情的 生活本身." 24日,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推送了一则消息,书店创始人之一."垮掉的一代"(Beat poet)代 ...
-
汉字探源:成字,一个被误读几千年的字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成,是现代最常用汉字之一.<说文解字>解释为"就也.从戊,丁声."析形.释义全错了,只有读音是对的(接近). 甲骨文的成字是一个合成字,很明显是由 ...
-
UC头条:失落的天书: 被误读几千年的《山海经》, 终于有人接近了真相?
荒诞离奇的<山海经>,为什么在这个人眼里,却成了再真实不过的上古信史呢?他到底从<山海经>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各位好,小蝉今天要聊的是一本上古奇书--<山海经>. ...
-
帛书《老子》: “上善若水”被误读几千年, 你们颠倒了我的原意
前天写了篇关于"上善若水"文章,提出一个观点,认为老子虽然强调"无为",但是同样强调"有为法",并以水的""七善&quo ...
-
从湔堋到都江堰:天府两千余年的生命之源
如果我们坐上时光机,回到公元前256年的话,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劈山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湍急的江水流入田中灌溉.村中饮用呢? 答案当然是: 都江堰. 不过在李冰父子修建它时,它还叫:湔堋. 这类历史问题可 ...
-
从隶属到反目:细数中越之间两千余年的恩怨瓜葛
在今天,越南是与我国的直接接壤的一个邻国,而在历史上,越南还曾与我国有过非同一般的关系.五代十国之前,先越南中北部长期属于中国,是完完全全的中国领土,直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领导者趁乱脱离了中国.不过, ...
-
《韩非子-显学》中也有记载,“虞夏两千余年”,经考证,夏朝历史为471年,而唐尧虞舜是同一时期的,所以可以佐证,唐尧虞舜至少存在了1500余年
大家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王朝更迭,西安有历史记录按照朝代纪元区分依旧是: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这是根据历年考古发现而定 ...
-
比起巴基斯坦此国才是印度宿敌 两千余年相爱相杀史
诸位看官,这几天印巴冲突火热.许多人忙着蹭热点,称印巴为宿敌.然而巴基斯坦不过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建立的国家.距今不过七十余年的历史,将其称为印度的宿敌.是不是对宿敌这个词有误会呀. 小子以为所谓宿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