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潭

(0)

相关推荐

  • 红豆杉还叫赤板松

    红豆杉还叫赤板松

  • 百花赋(四十)◆【红豆杉赋】◎应玉石

    2010年农历七月七日 称赤柏松,谓红豆杉.人说风水神树,我曰生命源泉.寒来暑往,无数奇闻涌现:古往今来,几多神话流传.生命顽强,品格非凡.坚强何惧冰雪,勇敢不畏严寒.树种古老,起源冰川世纪:树龄绵长 ...

  • 红豆杉  又名赤板松

    红豆杉  又名赤板松

  • 游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

    (2021122) 今天,有生以来第一次凑热闹,加入五一小长假旅游的人潮,目的地是山西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宅在家里,通过电视观看高速公路.各个景区"叠罗汉" ...

  • 怀念西沽:老屋的记忆

    老屋的记忆 作者:王双军 西沽的老屋终于要拆迁了,长年居住在低矮潮湿的老屋的人们兴高采烈,而我却有淡淡的伤感.虽然从老屋搬走好几年了,但是老屋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夜深的时候,梦便愈发地清晰.我是在老屋 ...

  • 和妈妈说,把我家的田都种上桃树吧?

    作者:洪小尘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阳春三月,和妈妈说,把我家的田都种上桃树吧?家里人都同意了,遐想着古老的村落.房舍.良田.美池,还有耕作的农人...... ...

  • 我在西潭寺等你 作者:竹友干【现代诗】

    我在西潭寺等你 文丨竹友干 二缸碧荷 一炉香火 煮一壶泉岗辉白 静静的与佛对坐 梵音洗尘 绿茶净心 我在西潭寺等你 你说红尘太累,也是 你说人心难测,也对 只是诱惑太妖美 难断又难舍 佛说苦海无边 又 ...

  • 【西散原创】郑洁尘作品丨那座阁,那汪潭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源出黄 ...

  • 走进贵州湄潭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学习

    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5月17日,浙江省家用电器流通协会前往位于贵州湄潭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学习. 浙江家电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陈列馆参观学习,陈列展览包括& ...

  • 浙大西迁与湄潭情缘

    浙大给贵州培养和留下了一批优秀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工业.农业.经济等各部门:黔北一带的求学之风甚浓,一个偏僻的小山寨马家寨,因为受到当年浙大的影响,20多年来已经走出8个博士.8个硕士.        ...

  • 你知道吗?浙江大学西迁时曾在这些地方办过学!|浙大|湄潭|遵义|迁校|浙江大学

    一迁浙江西天目.建德 1937年9月21日,浙大一年级新生开始迁至西天目禅源寺,27日上课.虽然条件因陋就简,又地处深山,远离城市,但师生朝夕相处,不仅授课答疑都极便利,而且对道德品行的陶冶更为有利. ...

  • 艰苦的历程 辉煌的岁月——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记

    1937年 七七事变 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救亡图存,保存民族文化实力,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举校西迁,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办学历程.这段办学历史,1986年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 ...

  • 重寻浙大西迁路 感怀百年求是魂——记公共管理学院赴贵州湄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贵州省湄潭县承载着求是人一段难忘的记忆.为了追溯和传承百年以来历久弥新的求是精神,回馈和奉献赋予浙大新生的湄潭人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连续7年远赴湄潭永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 【项目募捐】纪念浙大西迁湄潭办学75周年•求是圆梦

    山的那一边是什么?西迁之路的另一端是怎样的世界?观世界,筑梦想.聚沙成塔,循迹求是:积少成多,圆梦浙大,75年前,湄潭人民用热情成就今日浙大:今日浙大当圆黔北小城一个求是之梦. 纪念浙大西迁湄潭办学7 ...

  • 新时代的“西迁”路,再一次出发——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湄潭

    关注 导读 几十年前,一所大学的入迁,在一座小城里激起了文明进步的浪花:而这方质朴的山区,也滋养了一所名校的精神. 几十年后,这所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努力用青春践行家国情怀,用历练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