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西迁与湄潭情缘
相关推荐
-
[首藏作品](4896)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
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本报记者 何星辉 实习生 张 楠 叶文盛在制茶受访者供图扶贫先锋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叶文盛把贵州省湄潭县高台镇.新南镇. ...
-
《文化安顺》黔中百年口述史 安顺茶史话 2019年第92期(总447期)
口述者秦德俊先生 编者按 安顺是贵州茶的重要产区,历史上茶叶产量和品质均甲于全省.近年来,我市茶叶种植面积大幅扩展,茶叶品种不断丰富,茶叶销售稳步提高.茶叶在我市经济作物中地位突出,茶产业在富民兴安.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七百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先后在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 ...
-
遵义湄潭,贵州茶产业第一县,被浙江大学的师生称为小江南
湄潭,面积1864平方公里,人口48万,位于遵义东部.湄潭的得名来自于湄江,湄江是湘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绥阳县小关山阳村黄羊台,纵贯湄潭县,在角口汇入湘江河.湄江河在湄潭造就了湄江大坝,使得湄潭成 ...
-
遵义茶事| 这壶茶,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产业的第一扇大门
一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独具特色的物产,当地人十分珍视,成为富庶的源头和自信的底气,当然也会成为当地人对来客们津津乐道的话头.在湄潭,茶,就是这样的物产. 一进湄潭城,浓郁的茶味扑面而来. 从杭瑞高速下 ...
-
一茶一世界 一叶一芳华
一茶一世界 一叶一芳华 --三集电视记录片<黔茶>创作散记 杨 旭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是中国老百姓寻常生活的缩影.不过,茶在其中仅排名最末,或许是茶不像前面几位是必需品,对于一些 ...
-
李大奎:校地情——浙大西迁湄潭散记|纪实
王辉明:口罩|随笔 文/李大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浙大西迁,是民国时期一所重要的国立大学为了不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影响而始终秉承高校办学理念的一次伟大的壮举,谱写了竺可桢校长在战乱岁月带领浙大师 ...
-
湄江:湄潭弦歌 | 一个县城与一所大学
湄潭县得名于湄江,它是乌江的一条支流.<湄潭县志>说 :"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 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 ...
-
他们在湄潭翻山越岭,究竟要寻找什么?
自10月10日贵州茶叶名山调研活动启动以来,贵州茶叶名山第二调研组严格按照调研要求,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有序推进调研工作,为深度挖掘贵州茶山文化,分析研究茶叶名山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提供有力的 ...
-
重寻浙大西迁路 感怀百年求是魂——记公共管理学院赴贵州湄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贵州省湄潭县承载着求是人一段难忘的记忆.为了追溯和传承百年以来历久弥新的求是精神,回馈和奉献赋予浙大新生的湄潭人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连续7年远赴湄潭永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
【项目募捐】纪念浙大西迁湄潭办学75周年•求是圆梦
山的那一边是什么?西迁之路的另一端是怎样的世界?观世界,筑梦想.聚沙成塔,循迹求是:积少成多,圆梦浙大,75年前,湄潭人民用热情成就今日浙大:今日浙大当圆黔北小城一个求是之梦. 纪念浙大西迁湄潭办学7 ...
-
湄潭: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力作《东方剑桥之子》正式出版
近日,湄潭县政协牵头编撰的<东方剑桥之子>一书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湄潭县继<永远的大学精神><画境诗心>之后又一部关于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的呕心力作. ...
-
湄潭永兴-2021年10月浙大西迁时期的旧址
湄潭永兴-2021年10月浙大西迁时期的三处旧址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1年10月16日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办学,到达永兴镇时,正值当地富商建房,富商按照浙大的要求建好房后,即租给了 ...
-
浙大西迁二代赴遵、湄寻访纪实之十一:可桢大桥、子弹库和杨柳街
可桢桥位于闹市.横跨湘江.东西走向连接着新老二城,西面穿过碧云路(过去的水硐衔)和坐落于官井路口的浙大西迁遵义的行政中心子弹库(现遵义十一中)相连,桥东过新华路是沙盐路口.飞天花园内的何家巷3一5号, ...
-
文军西征砺求是,遵湄故土续深情 ―浙大西迁旧址寻访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杭州告急,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踏上西迁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从1937年9月至1940年2月,浙大一迁浙江西天目.建德:二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 ...
-
浙大西迁亲历者千里重访故地,浙大与泰和的情缘竟是这样深!
2018年 99岁高龄的浙大校友王灵芳 不远千里来到泰和 她究竟为何事? 请听小编为您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为免遭日军涂炭,保存学校,保存人才,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举校西迁,从193 ...
-
浙大西迁遵义 炮火中的历史记忆
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教授杨坤站在一幅幅老照片前,深有感触:"看到浙大老一辈教育家在艰苦条件下获得的卓越成就,我对'求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