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湄潭,贵州茶产业第一县,被浙江大学的师生称为小江南

(0)

相关推荐

  • 李大奎:校地情——浙大西迁湄潭散记|纪实

    王辉明:口罩|随笔 文/李大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浙大西迁,是民国时期一所重要的国立大学为了不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影响而始终秉承高校办学理念的一次伟大的壮举,谱写了竺可桢校长在战乱岁月带领浙大师 ...

  • 天下第一壸——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天下第一壶"位于中国名茶之乡遵义湄潭县天壶公园.很早的时候,我就在网上看到了它的尊荣,极具魅力,心向往之.从赤水返回途中,我们顺道到了湄潭县,傍晚时分,房车停在美丽的湄江边,这是 ...

  • 【直播回放】天目新闻走进贵州遵义 重温浙大西迁历史

    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躲避日寇的炮火,当年11月11日,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被迫开始了西迁.1939年6月,竺可桢带领浙大师生涉水跋山.苦渡难关,最终迁校至湄潭县. ...

  • 贵州名茶“湄潭翠芽”,能与西湖龙井相媲美,足可见其身份不一般

    湄潭翠芽 西湖龙井 01. 贵州名茶[湄潭翠芽]: 1.[湄潭翠芽]属于绿茶: [湄潭翠芽]属于6大基础茶系中的炒青绿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湄潭翠芽]的原产地: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位于贵 ...

  • 湄江:湄潭弦歌 | 一个县城与一所大学

    湄潭县得名于湄江,它是乌江的一条支流.<湄潭县志>说 :"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 山北,环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 ...

  • 重走西迁路 永续故乡缘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从1937年11月起,先后经浙.赣.湘.粤.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于1940年初到达遵义.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七年的相濡以沫.患难 ...

  • 两枚抗战时期实寄封见证浙江大学四次西迁之艰辛历史

    X 如图所示,为1939年由广西宜山寄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方毓兰先生的国立浙江大学中式红框公函信封,背面贴伦敦版孙中山像单圈5分3枚.烈士1分2枚,销宜山廿八年七月廿七(1939年7月27日)中英文三格式 ...

  • 遵义日报数字报

    ■ 吴江印 告官 在湄潭的档案馆里躺着这样一份<声明>,是永兴卖肉屠夫杨光武的告官书,让今日的我读起来叹息不已: 据声明书人杨光武年三十六岁住本镇上街业商,呈为据实声明横不据理籍势行凶,特 ...

  • 2020贵州避暑(四九)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本次贵州行,因为是从湖南开车过来,因此特地修改了路线,离开遵义的下一站是湄潭,探访这里的浙江大学西迁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原有文庙.天主堂等25处,现保存较好的主要有9处.抗战期间,浙江 ...

  • [首藏作品](4896)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

    科学种茶火了"遵义红",富了湄潭人本报记者 何星辉 实习生 张 楠 叶文盛在制茶受访者供图扶贫先锋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叶文盛把贵州省湄潭县高台镇.新南镇. ...

  • 遵义:以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

    历史积淀魅力无限 遵义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西汉杨雄著<方言>载:"蜀西南人,谓茶为蔎",汉代的蜀地包括今云.贵及川部分地区,遵义就在其中.遵义历史上隶属四川, ...

  • 浙大西迁,烽火岁月的“文人长征”

    X 浙大西迁,烽火岁月的"文军长征" 洛钊 救亡路上,红军长征与高校长征堪称并蒂莲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松沪抗战'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军侵略 ...

  • 路甬祥原副委员长赴遵湄瞻仰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

    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在出席贵阳召开的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期间,在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邹晓东.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的陪同下到遵义.湄潭瞻仰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 ...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HOME团队贵州实践活动纪实

    1937年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多,最终于1939年12月将浙江大学校址迁到贵州省遵义.湄潭等地,并在当 ...

  • 苏步青长女重返遵义回忆浙大西迁岁月 ,双胞胎自行推车

    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办学的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的七年,是浙大办学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湄潭工作和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45位,其中,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卢鹤绂.陈建功等世界著名科 ...

  • 浙大西迁遵义 炮火中的历史记忆

    湄潭县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教授杨坤站在一幅幅老照片前,深有感触:"看到浙大老一辈教育家在艰苦条件下获得的卓越成就,我对'求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 烽火映黔山|“文化西迁”到贵州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北平.天津陷落,南京.上海失守,我国的文化教育中心遭到灭顶之灾.为了保卫文化尊严,保存文脉,大批学校纷纷内迁,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化西迁".成千上万& ...

  • 文军长征——浙大西迁简述

    红军长征历来被众多人所称道,可曾想过历史上还有文军长征这一说法,而且和浙江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是浙大西迁.由于浙大西迁的路线与红军长征时期前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落脚点又都是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