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论治笔记(九)

(0)

相关推荐

  • 老中医:辩心、肝、脾、肺、肾五脏气虚心气...

    老中医:辩心.肝.脾.肺.肾五脏气虚 心气虚:心慌心悸.气短.胸闷不舒.自汗.脉细弱 肝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口干 脾气虚:吃东西无味.食欲差.消化能力差.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八)

    心血虚就是心血不足,心失濡养所表现的症候. 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与心气虚的表现相同. 血能敛魂,血能藏神,肝藏血,心主血脉,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肝藏魂,心藏神.当心血虚以后,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七)

    对于老百姓不是中医,分不清什么症型,什么是气滞,什么是寒凝,什么是血瘀,什么是痰浊造成的心脉痹阻,我们都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或者是消心痛,这几个药都是对心脉痹阻证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心脉痹阻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六)

    心脉痹阻证:血行不畅,瘀血阻痹心脉 心脉痹阻的原因:淤血,痰浊,寒凝,气滞. 当邪气阻塞了心脉,造成了心脉痹阻不通,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心脉痹阻症会有各种痛症的出现. 临床表现是根据阻塞在血脉当中的邪气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五)

    心阳暴脱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心阳大量的丢失就会造成心阳暴脱,心阳暴脱都是很危急的,病人会出现神志昏迷. 心阳暴脱证,是指阴阳相离,心阳骤越所表现的证候.凡病情危重,危症险症均可出现此证 ...

  • 辩证论治笔记(十四)

    心阳虚如何来判断? 心阳虚证:心阳虚衰,无力温运以虚寒为主的病证. 心阳虚是在心气虚上发展而来的,如果长期心气虚,就会导致心阳虚. 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区别: 心气虚没有怕冷的症状,心阳虚有怕冷,也就是中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三)

    心气虚,我们在临床上如何来判定? 1.心慌,胆小怕事,别人说话就吓一跳,这种,我们中医叫心悸怔仲,这是心气虚典型的症状. 2.有胸闷,胸里面感觉气不顺畅,走路,说话,都感觉到气不够用,上气不接下气,这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二)

    我们如何来测知心脏功能的状态? 1.心前区的感觉评判:如有闷.痛.痒. 2.观察面色,心其华在面,如面色青紫,说明心脏有瘀血,面色苍白,说明心脏气血不足,面色红彤彤的,红赤,说明心火比较旺. 3.心主 ...

  • 辩证论治笔记(十一)

    心脏通过小肠,汗,舌,脉,喜,神.面表现在体外,我们通过这些外在的征象就可以间接的推测内在的心的功能是否正常. 心在五行属火,与自然界中的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发生着相互的关系,心与夏季也 ...

  • 辩证论治笔记(十)

    心主血脉,血脉运行的条件,一.心气充沛,二.血液充盈,三.脉道通畅. 心主血脉失常,就会表现在脉.面.舌上,脉.面.舌都是属于心脏的象,在象上看到病理的变化.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 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