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不要以为学问是客观的,背后必有主观存在

(0)

相关推荐

  • 我觉得相机是客观的展现,而画画是主观的表达,您觉得呢?

    我觉得相机是客观的展现,而画画是主观的表达,您觉得呢?

  • 何为客观又何为主观呢?

    这种耳鸣相当特殊,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仅自己能听到,连别人也能听到,医学上称之为客观性耳鸣.此种耳鸣与主观性耳鸣不同,它确实有音源,但音源不在外界,而是本人耳部附近的体内.

  • 客观的变不了,主观的可努力。观望客观,修...

    客观的变不了, 主观的可努力. 观望客观,修正主观. 说人话就是: 掌控不了的别惦记, 有机会的就多努力. 凡事有度,见好就收.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懂得加速很强,很重要, 会急刹车我觉得更重要. ...

  • 钱穆先生:适与神(上)

    编者按 本文选自钱穆先生<人生十论>.特此摘录,以飨读者. 一 西方人列举「眞.善.美」三个价値观念,认为是宇宙间三大范畴,并悬为人生向往的三大标的.这一观念,现在几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观念 ...

  • 《中庸》日课049丨君子的五种修养功夫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中庸>日课第49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君子如何做到修德凝道呢?有五种修 ...

  • 主观对客观的体悟

    现在对说话肯定的人,特别厌恶,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它是五颜六色的,对一个东西,真假的判断,是主客观共同的结果,我记得当时读美学的时候,教授说,美是主观对客观的再创造,这个真也是,主观对客观的体悟 ...

  • 如何在茫茫学海中找到真我?——钱穆自学成才启示录

    ‍ ‍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找寻"真我"的过程. 迷失了,就陷入无尽的苦海当中: 如能真正找到自我,则苦海也将变成幸福的彼岸. 了不起的成就由此奠定! 国学大家钱穆自学成才的经历很 ...

  • 说话与听话的技巧

    说话时,使听众注意力集中是一门学问,听话时,集中注意力于说话者,更是一门学问,因为前者是才能,后者是德性. 这种德性可能包含尊重.体谅与忍耐,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刘墉<超越全书>

  • 【温故】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上)

      按    语     <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一文,是钱穆先生从自身治学经验出发,结合中国学术传统,较为系统地谈论"做学问"的方法的文章. 文章中,钱先生由做学问的 ...

  • 钱穆先生:中国学问的最重要部分和最主要中心

    经学向认为是中国学术中最先起而又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但经学只指对于中国古代相传几部经书之特有研究而言. 中国古代经籍,最先分为<诗>.<书>.<礼>.<易&g ...

  • 请勿堆积:解决客观问题,纾解主观情绪

    情绪本身,是主观的感受,同时也是中性的词汇. 我们都是人,天生就有情绪.有情绪才是正常人,一点情绪都没有的,怎么看都不像人吧.(这里并没有要口吐芬芳的意思.)但是在工作当中,似乎有情绪就是不正常的. ...

  • 想赢球,在技术之外有很多学问!这12招必看!受益匪浅!

    No.1挑选发球先人后已 比赛前,裁判一般会掷硬币让双方选手选台或选发球.若你得到优先选择权,你如何决定呢.99%的球友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选发球.但是,最明智的答案是:选球台. 在比赛中,第一局的胜 ...

  • 绘画的历史经验说明,无论是再现客观生活,还是表现主观情思都可产出优秀作品

    唐宋以来,中国画论有重大发展.五代宋的"写心"说和"图真"说,在传神论的基础上发展了绘画的典型化理论.宋元的写意论则总结了唐代以来抒情性绘画的创作经验,继传神论 ...

  • 谈读书——“客观意义的好书”与“主观意义的好书”

    谈起看书,有没有一本书非常的打动你,打动到骨子里. 说起看书,有客观意义的好书,也有主观意义的好书. 客观意义的好书,无可否认,当很多人都在推崇一些书时,比如<红楼梦>.<儒林外史& ...

  • 迈锐宝XL:客观的好车,主观的“好人”

    先来个白日梦问题:给你20万,你会想买啥车? 如果是我,我第一点想到的就肯定要动力强,也不是有多精神小伙,就是现在路上慢慢溜的轩某.卡某拉太多了,交通太堵,就多想为社会做点贡献. 第二点就是要帅的,文 ...

  • 钱穆 | 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

    钱穆 (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做学问第一要有"智慧",第二要有"功力".智慧与功力,二者须循环相辅前进. 一 今天所讲的题目,在我平日上课时,也常讲及,并 ...

  • 钱穆:做学问的三个阶段六种功夫,读后受益非浅!

    一 我今天的题目是: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学问"二字,本应作动词讲.今试问我们向哪个人去学?向哪个人去问?又学些什么与问些什么?此应在外面有一对象.因此做学问同时必有两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