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丨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走进宁夏移民博物馆

24

08-2021

宁夏移民博物馆是红寺堡区的标志性建筑,展陈面积约3200平方米,布展设置了序厅、宁夏移民史刻、新时期新移民3个大厅,全面记录和真实再现了宁夏扶贫移民工作全过程,生动展现了宁夏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移民群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移民文化是人口迁移地区的一种历史文化形态和现象,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对于移民地区是生存发展的灵魂和血脉,对于移民本身是一种民族记忆和精神寄托。宁夏移民博物馆的落成不仅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移民地的历史文化以及移民的艰苦创业精神,而且还可满足移民文化寻根的心理需求。

馆内照片

在宁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织,加上近现代新移民的大规模搬迁,尤其是宁夏扬黄扶贫移民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在10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独特优秀的移民文化,其中许多动人、感人、震撼人的场面,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许多翻天覆地的迁建变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部鲜活的移民文化史。因此,修建一座移民博物馆,利用博物馆的保护和展示功能,向世人展示红寺堡开发区开发建设的过程和历史是十分必要的,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向世人介绍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永久地保存了这段历史。

在宁夏移民博物馆二层的展览区中,通过序厅、宁夏移民史刻、新时期新移民3个展厅向参观者完整、全面地介绍了宁夏的移民历程。序厅用16幅碧绿底色的陶瓷壁画展现了红寺堡16年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例如扬黄梯级大泵站、不同风格的葡萄酒庄、罗山航模基地、各族移民旧址等等。宁夏移民史刻展厅用八个单元详细介绍了先秦、汉代、南北朝、唐代、西夏、蒙古、明清和民国时期发生在宁夏境内的数次大规模移民的原因和过程。新时期移民展厅则着重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在宁夏境内的重大移民事件,主要包括建国初期的支边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生态移民两个部分。移民博物馆采用移民文物、展板、实物模型、录音资料等多样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宁夏人自强不息的移民奋斗历史。

红寺堡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简称“1236”工程)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开发区。红寺堡的大规模生态移民已经成为异地扶贫移民的成功典范。独一无二的红寺堡在宁夏移民史,甚至中国移民史上都开创了先例。十几年来,红寺堡从无到有,经济逐渐发展,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目前已经帮助10.5万贫困群众解决了温饱,走上了致富路。其成功发展的经验也为其他移民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目前,红寺堡区已经确立了努力把红寺堡建成吴忠市新的增长极和宁夏崛起区的目标。

工业移民展区
解放前,宁夏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一方面立足自身,大力发展工业,另一方面,国家也从外省迁移工厂和技术人员、工人支援宁夏工业:宁夏煤炭工业基地的建设就得到了国家和其他省份的大力支持,调配了大量的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和设备进入宁夏,支援宁夏煤炭工业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为“三线”建设而迁移到宁夏的众多工厂和随迁的大量技术人员、工人,为宁夏工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刻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区,自1998年开工建设以来,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为了今日的瀚海绿洲。所以,从本质上说,红寺堡的移民,是“扶贫开发”的产物,与历史上的政治移民、军事移民和文化移民不同,他们没有“强制”、“失意”、“负罪”、“背井离乡”的悲戚和痛苦;相反,倒是多了对往昔苦熬苦挣岁月的勇敢舍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真诚向往与追求。

视觉宁夏网

投稿、签约、合作  微信:zuo01001

视频 | 图片 | 文章 | 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