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510)时空无涯 认知无限
相关推荐
-
俄罗斯阿穆尔州东方航天发射场
东方航天发射场 东方航天发射场(俄语:КосмодромВосточный,罗马字转写:Kosmodrom Vostochny,意为"东方航天港")是俄罗斯的一座航天发射场,位于俄 ...
-
斥1.02亿美元巨资,只为清理一块垃圾,欧洲航天局咋想的?
最近这两年,垃圾分类终于开始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种传说中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火. 垃圾分类虽然可能让我们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但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却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可以大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 ...
-
日本航天实力雄厚,为何不月面取样返回而是奔赴小行星龙宫呢?
日本航天实力雄厚,为什么不奔赴月球去取月球土壤反而是发射隼鸟2号奔赴遥远的小行星"龙宫"呢? 跋涉数十亿公里抵达小行星龙宫,这是一颗直径只有900米的小行星.隼鸟2号是一颗小行星探 ...
-
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稳稳第一步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2021.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计划实施11次航天飞行任务,天和核心舱 ...
-
陈根:“新航天时代”呼之欲出,太空远航启程
文/陈根 在马斯克SpaceX的星链计划(Starlink)的带动下,全球掀起了低轨星座计划的建设高潮,商业航天热潮迭起. 一直以来,航天航空都作为国防科技的重要内容与国家相关联,并且为政府所有.然而 ...
-
长征9号 阿波罗造假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天问一 ...
-
中国航天超级2020:十大成就盘点
来源:太空精酿 2020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
-
七手火箭腾空而起,通信卫星成功入轨,美国再次给全世界上了一课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3日12点30分,美国太空叉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再次发射,当天进行的是通讯卫星的发射,属于美国斯瑞斯公司.根据太空叉公司发布的通告,SXM-7卫星在顺利进入36000公里的地球同 ...
-
[首藏作品](6887)与中国建筑宗师来一场跨时空“对话”
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开展与中国建筑宗师来一场跨时空"对话"实习记者 孙 瑜游客在展墙前参观梁思成等人的影像资料 梁思成<中国建筑之"ORDER"& ...
-
[首藏作品](6446)以创新为引擎 浙西小县突破转型发展瓶颈
以创新为引擎 浙西小县突破转型发展瓶颈◎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图为威仕喜(浙江)流体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在操作精密机床.江耘摄2021年,浙江省龙游县首次明确提出"科技龙游& ...
-
[首藏作品](6445)苏州打出“三张牌”,力促航空航天产业“高飞”
苏州打出"三张牌",力促航空航天产业"高飞"◎本报记者 金 凤500家到2023年,苏州力争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500家,产业链营业收入达600亿元,将 ...
-
[首藏作品](6444)重塑制造业之前 工业互联网平台还要跨越哪些难关
重塑制造业之前 工业互联网平台还要跨越哪些难关◎本报记者 刘 艳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③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基础支撑产业还很薄弱,核心技术积累不足,软件应用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相关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 ...
-
[首藏作品](6443)抗逆转录治疗HIV效果再获实证
抗逆转录治疗HIV效果再获实证患者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差距不断缩小科技日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张梦然)由于世界范围内艾滋病检测及治疗服务越来越普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 ...
-
[首藏作品](6439)“火箭女神”姜杰:为国铸剑耀苍穹
"火箭女神"姜杰:为国铸剑耀苍穹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人物系列④◎实习记者 代小佩由于父亲在航天系统内当医生,她年幼时便接触了不少关于火箭的故事.这种缘分持续至今,她被誉为" ...
-
[首藏作品](6438)母亲节将至 给妈妈们送份养娃“避坑”指南
母亲节将至 给妈妈们送份养娃"避坑"指南◎本报记者 张 蕴辟谣本周日即5月9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当一名称职的母亲,不仅需要爱与耐心,还需要理性和科学.如今网上关于育儿的&qu ...
-
[首藏作品](6436)“特岗计划”要让更多教师归“乡”
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特岗计划"要让更多教师归"乡"◎本报记者 张景阳 王迎霞 通 讯 员 梅 英"特岗计划"对我国中 ...
-
[首藏作品](6435)细胞“长成”碳基机器人 靠的竟是一种生命本能
细胞"长成"碳基机器人 靠的竟是一种生命本能◎本报记者 张佳星<科学·机器人>日前发布的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别致的机器人:从胚胎干细胞中培养出来的Xenobot.在人类的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