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前面两篇文章中,我们侧重讲解了“匠心”精神的重要性,但是搞农业,光有“匠心”精神是不够的,我们要拿出过硬的产品来。“情怀”是可以没有产品的,但“匠心”是一定要有产品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好产品,这个好产品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精品”。但是,能否生产出“精品”,除了一颗执着的“匠心”,还必须要有一套过硬的“技术”,以及引领“技术”方向的“理念”。我在《做一个成功的果农到底有多难?》的文章中就讲到,除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还有“技术比勤劳更重要”。当你天天在家闷头苦干,把“勤劳”两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结果发现,自己好不容易总结出来的技术,已经落后别人N年了,就像黄伟说的日本技术,他们已经做了很多试验和实践,最后总结出最理想的栽培技术,你为什么还要去努力地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记得我刚出学校的时候,还是比较喜欢讲技术的,“半桶水响叮当”,刚开始懂一点的时候特别喜欢讲技术,但是越到后面越不喜欢讲技术,因为技术的东西千变万化,你在这个地方可能是专家,但是换了一个地方肯定会有变化,根本指导不了别人,所以越到后面越不喜欢讲技术。因为,比技术更重要的是:
吴小平的师傅是上海马陆葡萄公园的单传伦,我听他介绍,也称不上是那种正儿八经拜师学艺的师傅。也就是单传伦去了他家果园,跟他讲“你要把产量降下来,把风味提上去”,其他怎么施肥、怎么整枝、怎么修穗,他一句话都没讲。吴小平就记住了,而且是往这个方向走的,并取得了成功,所以他跟我:如果把你的技术框框设限了,你就完了。“他就跟我讲如何做人?讲种植理念。”所以吴小平一直对单传伦尊敬有加,在他看来,他的葡萄的风味是全国最好的,除了单传伦的。包括你去听吴小平讲课,听他的课更乏味。他讲来讲去就改良土壤,他不会给你讲花穗几公分掐尖?果穗整成什么样子?灰霉病该怎么防治?……什么都不会讲,就讲改土。
吴小平在“刨”地
他新建的12亩地用了1000吨有机物,把地面整整提高了30厘米。他用的什么东西?草炭是其中一部分,可能有噱头在,他用的最多的是沼渣和蘑菇渣,用的都是植物源的有机质,所以他的阳光玫瑰口感就类似于日本。我去他重庆基地,他不知道给我挖了几个洞,起码有七八个洞,到一个地方就表演一下徒手刨洞,然后抓起一把土,数一数里面有多少条蚯蚓。后来去了西昌基地,他不在,陪我一起去的刘文豹(深圳阳光庄园采购经理)也学他的,拿了根棍子,没有前面刘镇讲的2米长,大概六七十公分长的棍子,一下子插到顶,看,土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