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06):相貌大致同 图辨真仿龙

静心观察真仿痕迹对比,仔细识得真仿细微差别。

两条玉龙,都是战汉风格(图1,为了便于表述和区别,下文将图1-1称为龙1、将图1-2称为龙2),如果单独呈现或者初步观摩,或者难以判断真仿或者难以从细节特征上真正把握真仿的根本区别所在。

图1-1

图1-2

从玉佩整体上看,两龙都是浮雕谷纹为主体风格。龙1的浮雕谷纹中规中矩,是典型的战汉浮雕谷纹(图2-1);龙2的浮雕谷纹却有了点怪怪的感觉:整体纹饰就是浮雕谷纹,但截取近距图看,又带有蒲谷相叠纹的制法,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图2-2)。要知道,在古代,玉作谷纹与蒲谷相叠纹的制法是有着明显差别的,主要仔细甄别。

图2-1

图2-2

把浮雕谷纹进一步放大,就容易发现:龙1的谷纹雕刻打磨都是典型的古砣特征,一丝不苟,豆是豆点、尾是尾槽,毫不含糊,解玉砂痕历历在目,一句话谷纹“标准”(图3-1);而龙2的谷纹雕刻则见草草急就的感觉,豆非豆点、尾非尾槽,似谷而非谷了,谷纹的状态非古砣接工艺所能完成,是电动工痕的杰作(图3-2)。

图3-1

图3-2

再从包浆光泽上看:龙1的包浆浓厚、皮壳沧桑、光泽柔和(图4-1);而龙2光亮过度刺眼,就是所谓的“贼光”,是现代高抛光的杰作(图4-2)。

图4-1

图4-2

最后辨别一下皮壳区别吧(图5),加强对真仿特征差别的理解。

图5-1

图5-2

(0)

相关推荐

  • 古玉玩味(110):浮雕透雕各用技 亦步亦趋子母螭

    江苏仪征市博物馆藏西汉玉剑璏赏趣 双螭龙是古玉剑饰常见的构图元素,子母螭则是双螭龙构图的一个分类.子母螭的造型有多种形式,如并驾齐驱.回首相顾.两两相望等,而现藏于江苏仪征市博物馆.仪征市龙河烟袋山西 ...

  • 中国春秋玉器第一浮雕之猜想

    要写的这篇公众号没有主题,个人对于这件号称中国春秋玉器第一浮雕的狂想,利用下乡收货中午休息的时间,编辑成稿,玩玉勿学我,不然必成痴.....     狂想曲,很配这篇文章,怎么说我不爱你? 纯粹的个人 ...

  • 『 汉代螭龙・圆雕与佩 』

    陋室精神 构文务求简约明朗 图片务求清晰馆藏 知识务求简单易懂 思想务求弘古宣扬 本公众号图文可自由下载欣赏  不可作商业用途使用,特此说明 螭龙 早期蛇形       晚期兽身 汉代人民由于对龙的极 ...

  • 古玉学步(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

    一夫之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三个<古玉的塌缩不可仿>举例如下: 因气候变化或其它因素 ...

  • 古玉学步(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原创)

    一夫之2018-03-07 09:10:40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二个<古玉的土蚀结晶不可 ...

  • 古玉学步(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

    古玉因岁月地理煎熬,致使玉质疏松,观察如水乳充盈.凡未经长期入土之玉,难成此态. 至于古玉之皮壳--为古玉之"神韵"范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够看懂古玉的华光宝气的.老熟感.皮壳的 ...

  • 古玉学步(5):图说古玉地弯形变不可仿(原创)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四个<古玉地弯形变不可仿>举例如下: 1. 玉器在坑里钙化后,由 ...

  • 古玉学步(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原创)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三个<古玉的塌缩不可仿>举例如下: 1. 因气候变化或其它因素, ...

  • 古玉学步(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原创)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现就第一个<古玉的惊裂纹不可仿>举例如下: 古语"十玉九裂&q ...

  • 古玉学步(188):管中窥豹辨良渚 层层识真仿功夫

    良渚刻划是古玉文明长河中独一无二的特征,堪称绝无仅有,赏玩良渚器往往可以在方寸之间的阴刻线上一辨真伪,起到管中窥豹的鉴识效果(参见<古玉学步(130):良渚文化阴刻线真仿揭秘>.<古 ...

  • 古玉学步(77):细辨饭糁与钙化 排除僵点与石花

    --兼述一件仿古件的辨识 "沁"的实质是玉入埋时间经历久远后,因土里.空气中.水里的各种元素(玉体外物质)的侵蚀(蚀咬.沙咬.中土咬)等,通过皮壳进入玉的肌理(玉体内置换)而产生的 ...

  • 古玉学步(97):微距眼里图 悟性脑中画

    古玉微距观察悟出真谛 古玉微距观察之后,真仿之辨在于各个的"悟性"了,毕竟古玉文化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古玉没有一个统一的物理"标准",对于古玉特征的剖解只能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