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笔记 | 张明辉:玉龙,雪山之巅

(0)

相关推荐

  • 走进纳西族心中的神山,几乎1整年都有积雪,去丽江必游的地方

    国内旅游,玉龙雪山绝对值的一去,在丽江人的心中,玉龙雪山堪称是神山,每年吸引无数游人前去游览.我曾经3次到过丽江,2次去爬了玉龙雪山.在4600米,你会感悟生命的渺小,以及自然的伟大.玉龙雪山是北半球 ...

  • 【和照】我的玉龙大雪山

    我的玉龙大雪山 和照  文/图 我从小在石鼓长大,15岁时到丽江城区读中学才第一次见玉龙雪山.但少年的我眼里只有自己,四年的中学时光玉龙雪山就像家乡的长江第一湾,像每天必吃的粑粑米饭一样,觉得是理所当 ...

  • 【木冠先】雪山 古城两赋

    雪山 古城(网络采图) 壹 丽江古城赋 木冠先 奇哉!纳西古城,周遭无垣. 北耸玉龙,文笔南挺,吴烈东屏,西障马鞍①:群峭环绕,巉岩连绵,翠锋银巅,宛如毫尖:山间盆地,岫若墨池,城居其中,故名大研②. ...

  • 【和钟华】魂系玉龙大雪山

    李霖灿先生与作者交谈时的留影(和钟华 提供) 魂系玉龙大雪山 和钟华 将近半个世纪以前,曾有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随着抗战南迁的师生队伍,抱着要在中国画史上建立"雪山宗"的宏志,由 ...

  • 【杨一奔】山会回头

    山会回头? 我睁大一双年幼的眼睛对着父亲迷惑不解. "不是山会回头,我的傻女儿,而是玉龙雪山是一座看了他一眼后就会令人回头的山."父亲如是说. 是吗?我更迷惑不解了. " ...

  • ​【杨陆】玉龙雪山新考

    [摘要]玉龙雪山,自古与丽江的民族历史文化密切相连,作为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需要考辨玉龙雪山称谓的含义.来历及其历史沿革.唐以前对玉龙雪山有"耸雪山" "雪山" ...

  • 行旅笔记 | 张明涛:印象承德

    行旅笔记 承德北接燕山,燕山西余为山海关,满汉蒙杂居,文化呈多方融合之势. 印象承德 文 | 张明涛 7月的清晨,滦河散发着潮湿的腥味.正是雨季,它的颜色看起来就像黄河,五十多米宽的河床被洪水布满了, ...

  • 行旅笔记 | 虞彩虹:和一条江有关

    行旅笔记 我怕从此再看别处的水,都已不算是好水.如此,便不知该说我是来得太是时候,还是不是时候了. 和一条江有关 文 | 虞彩虹 四月,我打江南一隅--古堰画乡走过.人说,一念起,便是执念.到了古堰画 ...

  • 行旅笔记 | 指尖:张壁寻梦

    行旅笔记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张壁寻梦 文 | 指尖 鸟鸣唤醒黄土高原的清晨. 露滴落下,松沉旷远的琴声涟漪般散开,清泠泠渗入面前的庙宇.戏台.院落.树木和花草.漂浮的夜梦及时收 ...

  • 行旅笔记 | 扶风:红尘在水

    行旅笔记 我是在欣赏它的冷清.却不会因为它的冷清,而同情地接近它.它懂得隔岸的美,我为什么要去破坏呢. 红尘在水 文 | 扶风 纯粹的山水间,纯粹地坐卧行走,什么也不想,就沿着水,顺着河谷,看着自然的 ...

  • 行旅笔记 | 指尖:在塘河上

    行旅笔记 想那日,阳光好照,一坡的瓯柑林里的果实,宛如燃烧的火焰,小小的,亮亮的,暖暖的,可不是吉祥如意的意境么. 在塘河上 文 | 指尖 月光 大雪封城,航班取消,临时改签.老天与我,布下难题,我与 ...

  • 行旅笔记 | 扶风:花间的蜀

    行旅笔记 如果一个人喜欢花草,可以与花草对话,一定能建立起自己的植物王国,这个王国的帝王拥有天下最生动的季节,并将其它的不合自然的东西慢慢消解掉,最后自己在花间消解. 花间的蜀 文 | 扶风 龙宫村头 ...

  • 行旅笔记 | 扶风:琴台

    行旅笔记 抱琴之人,如坦荡地去赴一场不归的宴.我们总有一些什么再也回不来了,比如看不见的幽州,谁的落泪同此凉热.抱琴之人如决绝地去踏一片云. 琴台 文 | 扶风 Ⅰ 从高山流水那个时侯算起,至今已经几 ...

  • 行旅笔记 | 唐小斌:月色灶儿巷

    行旅笔记 在月光明亮的夜晚,邂逅灶儿巷,完全是个意外. 月色灶儿巷 文 | 唐小斌 在月光明亮的夜晚,邂逅灶儿巷,完全是个意外.这是个异常闷热的暑夜,空气中的热像网一样罩下来,热得那样密不透风.我们一 ...

  • 行旅笔记 | 李虹:临海小记

    行旅笔记 临海人是与世无争的,他们那种小国寡民似的生活状态仿佛与这座城市的大气有点格格不入,他们的恬淡和安于现状不能不让人感叹. 临海小记 文 | 李虹 盛夏.日落后的黄昏. 临海城区的崇和门广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