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由附子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优势明显,值得一试

    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引起胃脘痛的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等,其主要病因多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和劳逸所伤,或因药物损伤,或 ...

  • UC头条:脾胃为什么会寒? 需要怎么调理才好? 2个证型调理, 来帮你驱寒

    在脾胃病中,脾胃寒是最常见的病症,多见于年老体衰或者久病体虚的人,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点击加载图片 一.脾胃寒重要文献记载: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 ...

  • 古方|附子理中丸:阳虚体质者的“小火炉”

    附子理中丸 [名方出处]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用历史]约800年. [主要成分]附子(制),人参(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 [整体药性]热.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

  • 胃感觉冷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引起?怎么调理才好

    在门诊经常见到因为胃感觉冷前来就诊的朋友,多见于老年人与女士.常见原因是寒邪客胃与脾胃虚寒,浅谈如下. 一.胃感觉冷,在中医上属于胃痛,也称为胃脘痛. 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张廷模:漫谈附子

    附子和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或者乌头,是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川乌头是种下去的母根,依附在母根旁边长出来的就叫做附子,依附在母根旁边,如子之附母,属于同一种植物.它的整个块根称为附子,但是在商品药材当 ...

  • 脾胃虚寒证,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5种“理...

    脾胃虚寒证,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5种"理中丸"如何用? 脾胃虚寒证的表现症状为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阳虚失血,出月不多,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

  • ​薏苡附子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薏苡附子散(<金匱要略>) [组成]薏苡仁150g 制附子100g [用法]附子须制熟,以不麻口为度.二药为散,每次服3g,日服3次.若作汤剂,当减其量.仅用十分之一即可. [主治]胸痹, ...

  • 李翰卿老中医运用附子的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转载】

    李翰卿老中医运用附子的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208人已读 1.回阳救逆 附子对脾肾阳衰欲亡的有很好效果,是中药回阳救逆中最为优秀的药物.常与干姜.甘草配合,治疗脾肾阳衰四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名方解析】正阳汤[组成]:附子、皂角、...

    [名方解析] 正阳汤 [组成]:附子.皂角.干姜.甘草.麝香 [适用]:肾阳虚弱.畏寒肢冷.腰膝酸痛.食少腹痛,尿频尿不尽,经常腹泻 [作用]:温补肾阳,添精益髓 [方解]:附子--回阳救逆 干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