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医学问题

原创2021-10-03 14:42·予时间以空间

隋唐时期,总的来说医疗水平比起前代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中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混乱,医学知识之流传更加便捷,人们对于医学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隋唐时期国家承平,医学知识在进步的同时,对于其流传则显得更加秘密化,至少唐前期如此。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当然也有它自己的疾病种类,但肯定跟现在不同。唐人害怕的疾病主要有:

疟疾:在唐代的传染病当中十分常见。

天行病:天行病包含多种,实际上是春秋时期常见的一些传染病的总称。

卒病:就是心脑血管病。

肿病:多种病的一个通称,因为好多病都能引起水肿。

生产:就是妇人产子,古代妇人生孩子致死率相当高。

赤白痢:就是咱们说的中毒性痢疾。

患腹:就是一种腹腔疾病,属消化疾病。

风黄病:可能是属于肝胆方便的疾病。

水痢:也是一种痢疾。

赤眼:笔者翻阅资料后认为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好多疾病发展到晚期的时候,都会引起眼球充血,很有可能指的就是这种严重疾病晚期的症状。

接着谈一下唐代的guanfang医疗机构。首先是zhongyang层面,主要是三大机构:一个是太医署,一个是殿中省尚药局,一个是药藏局。其中尚药局为皇帝服务,药藏局为太子服务,太医署则负责quanguo的医政和医学教育,服务的对象除了官员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人群,比如禁军、宫女,在遭遇大规模瘟疫的情况之下,太医署的官医,经常被皇帝派出去为老百姓进行巡疗。其次是地方层面,主要有州医博士和医学生。不可否认,唐代guanfang医疗机构是推动当时医学进步的核心力量,但从另一角度而言,无论是zhongyang层面还是地方层面,guanfang医疗机构的医疗效果与作用都无法满足需求。唐后期在士大夫阶层之间出现了药方流传的现象,当时的知识分子之间经常互换药方。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唐后期医学知识秘传色彩的衰减,一方面也体现了guanfang医疗机构无法满足上层社会需要,所以人们开始自己主动传播医学知识,其目的就是为了治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

关于民间医人,我们可以用良莠不齐进行形容。民间确有高人,像孙思邈、巢元方、甄权、王焘、孟诜( shēn)等人,都是名垂青史的著名医学家。

孙思邈:主要著作有《千金方》《千金翼方》;

巢元方:曾于大业六年(610)奉诏编撰了《诸病源候论》,现在这本书还能够看得到,学习中医的人都要看。全书共50卷,分了67个门,载列症候1739条,归纳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口齿科和骨科等。

甄权:年轻的时候为了给自己的母亲治病,和弟弟甄立言一起精研医术,自学成才,成了一代名医。

王焘:出于拯救苍生的目的,利用自己当年在弘文馆任职时积累的医药资料撰写了一部皇皇巨著《外台秘要》。收录了方剂六千九百多个。

孟诜 :主要成就就是写了《食疗本草》,他提出了重要的概念,到现在很多医学家还在秉持,就是“药治不如食治”。

但更多的民间医生的水平是低下的,当时有钱人在让医生看病之前有时候会谎报病情,如果医生没有发现病人的真正疾病是什么,那么病人就会选择换医生,人们会认为这个医生没有真才实学,不能通过诊断得出自己真实的疾病情况。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指出,就是当时民间医生医德问题突出。有些医生为了套牢病人,会对故意不给病人用对症的药,目的就是为了长期收取治疗费用;有些医生则故意开一些珍贵药材的方子,然后专门指定病人去哪里哪里购买,目的也是为了赚取高昂的治疗费用,这里极有可能存在着医生与药材商之间的合作,但由于史料限制无法确知;有的医生为了不让病人再去选择别的医生治疗疾病,会对病人的治疗经过进行隐藏,这样就使得下一个医生无法判断病人的治疗经历,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孙思邈对当时民间医生的种种恶劣行为进行了抨击,认为这些人败坏了医生的职业,使得士大夫群体鄙视医生这一职业。

唐代还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福医。说白了,福医就是一个庸医,但奇怪的是,这种庸医很有福气,这个福气现在连他自己都搞不明白,他就是能把你治好。福医的实质是依靠一些无法说清楚的运气治疗疾病。当时的人们对于疾病产生的原因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而有一小部分人误打误撞治好了一些疾病,逐渐声名鹊起,成为病人追逐的对象,再加上心理作用,福医越来越受到追捧。但这种现象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不是每次都能将病人治好,而对于无法治好的病人,人们会认为这是医生的福气快要消失了,一般不会苛求医生进行解释或者赔偿。

总体而言,隋唐时期医学有进步,但医治能力并不突出,福医现象、士大夫流传药方等现象都能说明此问题。当时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治疗手段,就是灸疗法。疾病往往伴随着疼痛,当时的人们在感受到疼痛后除了选择看医生外,也会进行自我治疗,灸疗法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我治疗手段。很多人并不清楚穴位之类的医学知识,那怎么办那?用艾草柱进行火灸,哪里疼就灸哪里,甚至衍生出了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穴位—阿是穴。据说,只要被火灸灸得疼了,人们发出了啊的叫声,就会认为这是灸疗法发挥作用了,那么这种穴位就是阿是穴。更为传奇的是,阿是穴遍布全身,可以这么说,哪里疼,就灸哪里,灸哪里,哪里被灸得疼了(疾病的疼和火灸的疼不一样),哪里就是阿是穴。这是医学知识落后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自我治疗而得出的错误的医学知识。

(0)

相关推荐

  • 中医看病看病人

    中医有句名言:"望而知之谓之神",是说通过观察就能知道病情的才是神医,可见望诊对中医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社会高度发达,医学的每一次进步或者飞跃都与诊断技术的革命有关,于是看病时化验. ...

  • 好医生的一句话,让病人受益无穷

    每个人都有过看病的经历,特别是经常往医院跑的"老病号",回想一下你的看病经历:每次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了,就去看医生,看完之后呢?病人对于医生而言就像是乘客,需要的时候就上车来,医生 ...

  • 你不知道的唐朝冷知识(看病篇)

    上次说完唐朝百姓吃的什么,说完怎么上厕所的问题.这次我们来说说唐朝百姓看病的冷知识. 1唐朝的医学理论相比于前朝基本没有进步,所以很多奇葩中医配方.只是经验医学方面发展比较突出.中医理论实质突破是几百 ...

  • 说说古代人生病了如何治疗?

    说说古代人生病了如何治疗? 每天读国学 07-10 21:46 每个人生在世上,吃五谷杂粮,经雨雪风霜,难免会生病,生了病就得治,小病还好,自己在家吃点药,如果病得有点严重,那肯定得上医院,请医生来治 ...

  • 隋唐时期最绝的阳谋,即便反复使用对手也无可奈何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今天,海佑老师继续给大家讲解隋唐时期历史风云. 什么叫阳谋?就是摆在台面上的计划,对手可能知道我计划的每一步,也可能知道我每一步的目的,但就是对我无可奈何,并最终败于我手. 隋唐时 ...

  • 王者玩具-大唐盛世,隋唐时期玉器风貌

    隋唐时期玉器风貌 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强盛帝国.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国富民强.此时东西方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与观念. ...

  • 【研究】北朝至隋唐时期织物翼马纹样来源及其成因

    摘要 翼马纹样作为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典型的织物纹样,不仅反映了此时期社会的审美趣味与思想情趣,更是丝绸之路畅通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文章以中国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的纺织翼马纹样为 ...

  • 金元时期的医学成就和学术争鸣——金元四大家之一养阴学派朱丹溪

    金元时期的医学成就和学术争鸣--金元四大家之一养阴学派朱丹溪 张德蕴中医肾病专家2021-04-15 11:41:48 四.养阴学派朱震亨 31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1281~1358),滋阴派. ...

  • 赏珍贵文物,看战国至隋唐时期的辽宁丨辽宁博物馆随记

    开疆设郡 秦汉一统 战国晚期中华大地呈现出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态势.随着燕国势力的东进,东北南部纳入燕国版图,辽宁地区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强盛,中央王朝加快了开发东北的步 ...

  • ​经济战第二篇 隋唐时期的阿拉伯国家

    ​经济战第二篇 隋唐时期的阿拉伯国家 .txt 经济战第一篇:汉晋时期的世界 上文本人介绍了汉晋时期,南亚的孔雀帝国,中亚的贵霜帝国,以及西亚的安息帝国在经济上因为中原王朝内部的战乱导致贸易通道被打断 ...

  • 隋唐时期宣城县职官考补(上)

    童达清 职官,是方志编修中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但从现存全国各地方志来看,其<职官志>年代愈远,职官愈简,盖因其时方志未兴,记载阙如也.以隋唐时期宣城县为例,今存嘉庆<宁国府志> ...

  • 隋唐时期的道士炼丹炼出“人造珍珠”!还利用了生物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