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谈静泉博士分享纳米抗体研发征程此后,纳米抗体分子逐渐被这个制药领域的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并加以改造利用,目前全球范围内它已被开发成单抗、双抗、多抗和CART等多种药物形式,甚至还包括药物递送系统。这些药物研发管线覆盖癌症、免疫、中枢神经、糖尿病、罕见病等领域。可以说,纳米抗体药物市场潜力巨大。与此相对应,由于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成药性,以GPCR和离子通道为代表的膜蛋白药物靶点一直以来都是医药研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但是研究难点也同时存在。谈静泉博士指出:“目前纳米抗体研发中存在一个问题:靶点过于集中,而GPCR、离子通道等多次跨膜药靶则研究比较少,究其原因则是此类靶点存在着抗原制备、筛选系统、活性测试的三大难题。”作为聚焦于纳米抗体早期研发的创新技术平台,晶准生物在抗原制备、筛选系统、活性测试这三大难题上作出许多技术创新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02破解难题的两大原则:garbage in,garbage out和combo is the way在公司起步阶段,晶准生物曾经承接了一个靶向多次跨膜药靶的小分子药物发现CRO研发项目。但随着研发进度的深入,团队发现,对于本项目来说,纳米抗体分子也许是更好的分子形式。破解多次跨膜蛋白药靶难题,进行纳米抗体研发的征程由此开始。在此次大会上,谈静泉博士以该研发管线为例,讲述了晶准生物在多次跨膜蛋白药物靶点研发的策略,他将其总结为两个基本原则:garbage in,garbage out和combo is the way。谈静泉博士解释道:“第一个原则说的是,既然抗原制备是抗体研发过程中无法避开的第一个环节,那么抗原的质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得抗体的质量。这里说的抗原质量不仅仅指抗原的纯度、状态和其它理化性质等等,还包括抗原的形式。如果不能严格地去控制抗原的质量,那么就很可能得到大量无效的抗体,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得不到任何有效的抗体。那么要如何才能保证抗原的质量呢?这就涉及第二个原则,combo is the way。基于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研发经验判断,没有1到2种通用的方法或者流程能针对所有的多次跨膜药靶去解决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所以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对该领域内所有的新老技术都十分熟悉,并对它们灵活地组合而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