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可餐:“花馔”的前世今生

(0)

相关推荐

  • 百花盛开的季节仅仅饱眼福就够了(你考虑过嘴的感受吗)?原来花朵还真可以满足你的口福哦!!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草长莺飞,花香四溢,五彩缤纷的鲜花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角.可你知道吗?鲜花除了观赏.装饰以外还可以成为佳肴!我国的花食文化历史悠久,屈原<离骚>就有"朝饮木兰之 ...

  • 绿维文旅:花文化与花卉美食旅游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花文化内涵丰富,这为我国以"花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由花产生的饮食产品也是丰富多样的,大大丰富了旅游中"食"的 ...

  • 宋朝吃饭去!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记载以花制作各种花蜜.花露.花糖了诸多蜜饯干果:"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乃旋炒银杏--梨条.梨乾.梨肉."宋朝不但花鸟画独树一帜,以花入菜也是独步 ...

  • 春天里吃不完的花花世界

    玫瑰饼,听上去就雅致,北京富华斋的师傅在跟我说,妙峰山的玫瑰快开了,他们又要做玫瑰饼了. 我想起北京如今已绝迹的藤萝饼,赵珩的<老饕漫话>记载:在社稷坛的西门外,沿中山公园西墙一带,上世纪 ...

  • 花馔——舌尖上的花儿

    以花为食,最早的记录当属屈夫子在<离骚>里的一句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物言志的文字里,也可以想见,当时是有食用花朵的习俗. 花朵的绚烂之美,让人在 ...

  • 西方花艺的“前世今生”

    西方花艺的"前世今生" 花艺是立体的画,花艺是无声的诗,花艺是凝固的音符,花艺是跃动的雕塑,花艺是融生活.知识.美学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花艺更是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花艺 ...

  • 芭蕾舞剧《红罂粟花》的前世今生(5)

    B. 1958年由列宁格勒歌剧院和芭蕾舞剧院演出 中文剧名:红花 剧本:米哈伊尔·库里尔科 编导:阿列克谢·列昂尼多维奇·安德烈耶夫(Alexey Leonidovich Andreev) 音乐:莱因 ...

  • 芭蕾舞剧《红罂粟花》的前世今生(2)

    5.关于音乐 莱因霍尔德·格里埃尔是苏联人民艺术家,获得三个斯大林(之前获得三个斯大林奖的是格林卡)奖,1938-1948年担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莫斯科和基辅音乐学院教授,格里埃尔受到了公众的热爱, ...

  • 芭蕾舞剧《红罂粟花》的前世今生(1)

    一. 第一版A. 1927 年由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演出中文剧名:红罂粟花外文剧名:The Red Poppy(英文):Красный мак(俄文)剧本: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库里尔科(Mikhai ...

  • 芭蕾舞剧《红罂粟花》的前世今生(4)

    二. 第二版 A. 1949年由列宁格勒歌剧院和芭蕾舞剧院演出 中文剧名:红罂粟花 剧本:米哈伊尔·库里尔科,阿列克谢·耶莫拉埃夫修改 编导:罗斯蒂斯拉夫·维拉蒂米罗维奥奇·扎哈罗夫(Rostisla ...

  • 宋朝花馔:世俗与风雅在两宋美食文化中的结合

    南宋淳熙年间的一天,皇宫中的集英殿相当忙碌,一道道美食被相继呈上来,原来此处正在宴请金国来的使臣.这场被陆游记入<老学庵笔记>的国宴,前后一共上了九盏大菜,其中第七盏是一道"柰花 ...

  • 皮球花瓷器的前世今生

    清乾隆 天青釉粉彩团花水仙盆 台北故宫藏 皮球花,是一种不对称.呈散点分布的纹饰,三两成组或单个呈现,多用于瓷器.皮球花在清代雍正官窑瓷器上开始普遍应用,且多出现于粉彩瓷器上:与此同时,宫廷漆器.家具 ...

  • 以花为食 古人的花馔习俗

    鲜花,餐风饮露,汲日月精华,除观赏之外,还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馐佳肴.自古以来,食用鲜花的记载史不绝书,代不乏人. 以花为美食,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屈原<离骚>中"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