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伤寒论》的六经经典脉诊流程

(0)

相关推荐

  • 脉诊笔记(十三)

    脉象八要素: 脉位.至数.脉长.脉宽.脉力.流利度.紧张度.均匀度 (一).脉位 概念: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深浅)和长度(长短). 正常: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病脉:脉位表浅者为浮 ...

  • 《百日学中医诊断》2.6.1. 切 诊 之 方 法

    切诊(二) 3.平脉 平脉即正常 人的脉象.特点是从容和缀,每分钟 72 次左右,节律一致,并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胃指脉搏有徐和之象,神与胃的脲博象相似,根是指脉搏沉取应指有力.虽然昼夜四季.气 ...

  • 《伤寒论》的六经经典脉诊流程

    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间阴阳气的变化,人体的各种变化是因为人体的阴阳气的变化.天地间正常的阴阳变化是春夏阳气微盛,秋冬阴气微盛:人体正常的阴阳变化是顺应天地的变化,春夏人体的阳气微盛,秋冬人体的阴气 ...

  • 被遗忘的中医经典脉诊:浮中按沉,三部十二候,临证必读。

    仲景中医师承学堂 诊脉必须测定浮.中.按.沉四部 一般诊脉皆以浮.中.沉三部来定病在表或半表半里或里.先父根据他的经验认为:诊脉定位应以浮.中.按.沉四部来分,这样能更好地定表.里,定功能与实质.浮以 ...

  • 《伤寒论》趺阳脉诊脾胃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日关格." 这一条论脾胃阴阳失调,导致关格的脉证.这跟寸口脉浮而大是相对的.趺阳是中焦脾胃,直接反应了脾胃阴阳不和.但是现在很多 ...

  • 神奇的脉诊,揭秘《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蕴含的玄机

    有人说,学中医靠悟性,此话或许不假,比如中医四诊之一的脉诊,一直有"脉理浩繁,切循不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说法,其难易程度昭然若揭,脉诊中蕴含的点点玄机,若非用心去领悟它,又怎 ...

  • 中医脉诊必备口诀「经典好文」

    中医脉诊必备口诀!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 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浮统五脉要明勘 (濡.革.洪.微.散) 沉含四脉重方得 (伏.细.牢.弱) 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 ...

  • 经典中医里被遗忘的宝藏———传统脉诊带你去寻宝

       经典中医里被遗忘的宝藏------                              传统脉诊带您去寻宝 大家好!今天在做这个讲座之前先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 仲景经方:《伤寒论》脉诊如何运用?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 ...

  • 10寸口脉操作三步易演伤寒论脉诊舌诊公开课

    10寸口脉操作三步易演伤寒论脉诊舌诊公开课

  • 9正常舌病舌易演伤寒论脉诊舌诊公开课

    9正常舌病舌易演伤寒论脉诊舌诊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