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学中医诊断》2.6.1. 切 诊 之 方 法
相关推荐
-
简谈脉诊
本人年轻时心高气盛,总认为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太不完美,表述模糊不清.现今已年近花甲,身边带有众多徒弟,为了使徒弟们能真正掌握脉诊,所以下决心写一篇简明扼要,对初学者能真正帮助到的临床脉学 ...
-
S(振荡)中医脉法的基础知识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那一块区域(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 ...
-
《百日学中医诊断》2.5.1. 切 诊 之 方 法
●切诊(一) 什么叫切诊? 切诊是运用双手对病人肌体进行能触.摸.按压,从而获得重要辨证资料的诊察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肌肤.手足.胸腹等部位的触摸按压.这里重点介绍 ...
-
《百日学中医诊断》2.5.2. 切 诊 之 方 法
2.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通常在清晨,其意义在于'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未进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1 中医诊断学及其主要内容
一.中医诊断学概说 什么叫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就是中医用来诊断疾病.辨别证候.推断病情.给治疗疾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这个定义中讲的中医是指古代及前人发展流传下来的.有着二干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2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学中医是用来治病防病的,而正确的防治取决干正确的诊断,所以中医诊断学是防治疾病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3.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和原则
2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与原则 [审查内外] 所谓内是指五脏六腑,主要是五脏;外是指外在的表现,如精神情志,起居活动,五宫七窍,躯干肢体等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蓿体,内外通过经络系统联系成-一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4. 学习中医诊断的方法
◆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整个中医诊断学中都贯穿着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不掌握以上理论,便做不到辨证求因.入门以后,还必须研习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①【望神】
二.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身.内脏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五官 .四肢.体表等方面.所以<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③【常色和病色】
3.常色与病色 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即所谓有神气,有胃气.表示精神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病色;患者的面部色泽,失去常色,或晦暗枯稿,或鲜明暴露,或色不和协等等.因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④【望形态,姿态】
望诊(二) [望形态] 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姿态,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消长,病势的顺逆和邪气之所在. 1.望形体 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的,外形般强健.如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