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学中医诊断》1.1 中医诊断学及其主要内容
相关推荐
-
中医辨证的方法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创立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此外还有辨标本.顺逆,辨体型气质,以及方剂辨证.五行辨证等.这么多辨 ...
-
收藏 浅析《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思路
原创 徐远怀 星光片羽 2021-10-25 作者:徐远怀 文章字数:3600字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注:为书写方便,把"第···条文"省略成"数字."-- ...
-
中医的诊断 (望.闻.问.切)|祖传四代名医杨晋
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 图片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文字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修心人生] 繁华闹市静心,烦躁恼怒静心.看破世事空心,享受人生悦心.世间诸事在心,诸般美景源心. [ ...
-
论现代中医诊断法
论现代中医诊断法 2021-05-24 14:30:25·伴鹤轩主 /蔡敬民 论现代中医学诊断法 --"五诊十纲" 蔡敬民 [论文摘要]"五诊十纲",是现代中医 ...
-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病邪性质的纲领是
单选题中医诊断用以分辨病邪性质的纲领是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E.气血 参考答案C 解析: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有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等.其中八纲是辨证的纲领,包括阴阳.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2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学中医是用来治病防病的,而正确的防治取决干正确的诊断,所以中医诊断学是防治疾病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3.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和原则
2 中医诊断学的特点与原则 [审查内外] 所谓内是指五脏六腑,主要是五脏;外是指外在的表现,如精神情志,起居活动,五宫七窍,躯干肢体等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蓿体,内外通过经络系统联系成-一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4. 学习中医诊断的方法
◆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整个中医诊断学中都贯穿着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不掌握以上理论,便做不到辨证求因.入门以后,还必须研习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①【望神】
二.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身.内脏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五官 .四肢.体表等方面.所以<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③【常色和病色】
3.常色与病色 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即所谓有神气,有胃气.表示精神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病色;患者的面部色泽,失去常色,或晦暗枯稿,或鲜明暴露,或色不和协等等.因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④【望形态,姿态】
望诊(二) [望形态] 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姿态,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消长,病势的顺逆和邪气之所在. 1.望形体 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的,外形般强健.如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⑤【望五官】
[望五官] 体内的五脏,通过经络与五官相连,五脏强弱将会反应到五官上. 望目 目为肝之窍,同时'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望目不仅在望神.诊肝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测知其余五脏的变化,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⑥【望皮肤】
[望皮肤] 望皮肤的内容主要介绍色泽.润枯.痘疮.斑疹.白痞和痈.疽.疗等. 丹毒.流火,皮肤发红,灼手,范围广者称丹毒,发于小腿足部的称流火,多属湿热内蕴. 黄疸指肤目尽黄,鲜明的叫阳黄,晦暗的叫阴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⑦【望络脉】
[望络脉] 即诊察小儿(三岁以下)食指掌侧前缘的络脉,以往叫望指纹或称望三关.风关,食指近手掌心的第一节;气关,食指中间一节;命关,食指末端一节. 诊法∶左手轻持小儿食指.右手拇指用力适中,从指尖向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