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⑤【望五官】
相关推荐
-
中医小儿望诊之审苗窍
小儿望诊审苗窍,口舌耳鼻目二阴.透过苗窍观五脏,辨别寒热与虚实.口唇属脾红紫热,红肿角糜胃热积.唇色淡白气血虚,唇干焦裂热伤津.唇色青紫多血瘀,青紫又作寒症医.齿多主肾与脾胃,齿燥而干胃伤津.齿缝出血 ...
-
尚先早课|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本句取自<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
-
望五官速记及歌诀(一)望目(二)望耳(三...
望五官速记及歌诀 (一)望目 (二)望耳 (三)望鼻 (四)望口与唇 (五)望齿和龈 (六)望咽喉 (一)望目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 眼部分候脏腑--五 ...
-
五脏好不好,看看五官便知道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人体五脏在头面部都有相对应的孔窍,即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 五脏对应五窍 这表明,人体五官的异常变化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①【望神】
二.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身.内脏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五官 .四肢.体表等方面.所以<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5. 四诊之一望诊③【常色和病色】
3.常色与病色 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即所谓有神气,有胃气.表示精神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病色;患者的面部色泽,失去常色,或晦暗枯稿,或鲜明暴露,或色不和协等等.因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④【望形态,姿态】
望诊(二) [望形态] 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姿态,来判断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消长,病势的顺逆和邪气之所在. 1.望形体 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的,外形般强健.如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⑥【望皮肤】
[望皮肤] 望皮肤的内容主要介绍色泽.润枯.痘疮.斑疹.白痞和痈.疽.疗等. 丹毒.流火,皮肤发红,灼手,范围广者称丹毒,发于小腿足部的称流火,多属湿热内蕴. 黄疸指肤目尽黄,鲜明的叫阳黄,晦暗的叫阴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6. 四诊之一望诊⑦【望络脉】
[望络脉] 即诊察小儿(三岁以下)食指掌侧前缘的络脉,以往叫望指纹或称望三关.风关,食指近手掌心的第一节;气关,食指中间一节;命关,食指末端一节. 诊法∶左手轻持小儿食指.右手拇指用力适中,从指尖向掌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7. 四诊之一望诊⑧【望舌】
◆望诊(三) [望舌] 望舌又叫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正如<临症验舌法>所说∶'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皇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7. 四诊之一望诊⑨【望舌要点及舌主病】
《百日学中医诊断》1.7. 四诊之一望诊⑨【望舌要点及舌主病】
-
《百日学中医诊断》1.1 中医诊断学及其主要内容
一.中医诊断学概说 什么叫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就是中医用来诊断疾病.辨别证候.推断病情.给治疗疾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这个定义中讲的中医是指古代及前人发展流传下来的.有着二干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 ...
-
《百日学中医诊断》1.2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学中医是用来治病防病的,而正确的防治取决干正确的诊断,所以中医诊断学是防治疾病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