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再探安禄山(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四)
相关推荐
-
千古奇冤!冯太后没杀儿子献文帝的证据
千古奇冤!冯太后没杀儿子献文帝的证据 冯太后,是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亲自主持颁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 北 ...
-
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却无人上榜,还漏掉了一个大名人
天宝六年,朝廷公布了一个好消息,皇帝要让"通一艺者"去长安考试,合格者将会授予官职.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吃公家饭到底要比种田强得多,也是无数人跳进龙门的梦想.因此,一时间有点本事的人 ...
-
玄宗赏功(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三)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乙巳(十八日),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打败并杀了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并把他们的头颅送到了京城长安. 当时,可突干连年侵扰唐朝的边疆,赵含章和薛楚玉等人一直无法讨平.张守珪接任幽州节度 ...
-
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四)
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使,有一次他遇上疑难之事无法决断,心中十分忧愁.于是张循宪就问他的下属道:"这个地方有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可以与之商议事情呢?(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属 ...
-
玄宗出逃(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四)
潼关失守的当天,就有哥舒翰的部下快马向朝廷报告,然而玄宗皇帝竟然没有接见,只是派李福德等人率领监牧小儿组成的军队开赴潼关增援,并约定了报信的讯号.到了晚上,玄宗没看到报平安的烽火,这才感到事情已经非常 ...
-
深受玄宗器重的安禄山,明明已经大权在握,为何还要费劲造反呢?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曾爆发过很多的叛乱.且正常情况下,一些武将之所以会举兵造反,就是因为在给朝廷效力的过程中并未能得到皇帝的善待.但是让人感到较为奇怪的是,在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之前,安禄山可一直都在朝廷中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
唐高宗再立新罗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四)
上元元年春正月壬午,唐高宗任命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卫尉卿李弼.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为刘仁轨的副手,领兵讨伐新罗国.当时新罗王金法敏接纳了高丽国的叛兵,又占据百济原有的土地并派人镇 ...
-
肥儿安禄山(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四)
玄宗命有关部门为安禄山在亲仁坊建造宅第,并下敕书说不管耗费多少资金,宅子要越华丽越好.宅子建成以后,玄宗又命人装饰了各种幄帐,置办了许多日用器物,采买的东西堆满了宅子.其中,有两个帖白檀香木的床,长一 ...
-
安禄山兵起范阳(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五)
当时,安禄山一人兼任三道的节度使,心中有非臣之念也有近十年,只是因为玄宗皇帝待他很好,所以不想在玄宗生前造反.这时,杨国忠因为和安禄山不和,多次说他要谋反,玄宗不信.杨国忠见无法说服玄宗,于是就屡次欲 ...
-
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二人居宫中执掌朝中大权.张柬之.崔玄暐和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朝外密谋处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