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0)

相关推荐

  • 第138篇:神龙政变(2),武则天被逼退位

    本文合计5700多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38篇 神龙政变(2),武 ...

  • 神龙政变时,狄仁杰已挂了五年,为何有人说政变是他安排的呢?

    2020-01-06 13:22 来源:容嬷嬷说 神龙政变也叫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2月20日),宰相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等为恢复李唐江山,捏造事实.诬称武则天男宠--- ...

  • 李义府帮武则天篡唐,他的儿子却吼了一句话,夺回了唐朝天下

    唐朝初期,名相辈出,即便是武则天时代的许多官员也被认为是良臣.但是,李义府的名声却始终很差.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他深受唐太宗.唐高宗的大恩,却一心投靠武则天,促使了武则天当上皇后乃至窃取大权.尽管他没 ...

  • 唐朝名相张柬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 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通过贤良方正科考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蜀二州刺史.荆州 ...

  • 张昌宗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

    鸾台侍郎.知纳言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安石上奏检举张易之等人所犯罪行,武则天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付韦安石及右庶子.同凤阁鸾台三品唐休璟共同审理.在此案还在审理的过程中,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八月甲寅(初一 ...

  • 范献忠谏中宗(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

    先前,秘书监郑普思把他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崔日用曾上奏弹劾他,中宗因而没有听从崔日用的意见.后来郑普思在雍州和歧州两地聚集党羽阴谋作乱,事发后西京留守苏瓌逮捕了郑普思,穷究其罪.郑普思 ...

  • 卢俌定突厥策(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二)

    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初八),突厥阿史那默啜进犯鸣沙,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突厥兵交战,结果唐军战败,阵亡六千余人.丁巳(初十),突厥兵进犯原州和会州等地,抢掠了陇右的军马一万多匹之后撤走.唐中宗得到 ...

  • 陈子昂谏武皇征囚徒家奴(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二)

    万岁通天元年九月,武皇下令道:"天下囚犯及有勇力的官民家奴,由官府出钱赎出,发往前线进攻契丹.(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直,发以击契丹.)"朝廷同时命令崤山以东靠近边地的各 ...

  • 睿宗复立(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二)

    景云元年六月癸卯(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了少帝的旨意,要将皇位禅让给相王李旦,李旦坚辞不受. 政变主谋之一的刘幽求对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说:"相王在以前就曾当过皇帝,他接替帝位是万民所向 ...

  • 李世勣平定高丽国(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二)

    薛仁贵在金山打败高丽兵后,率三千余人准备乘胜进攻扶馀城,诸将都认为他的兵太少而阻止他.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于是他作为前锋部队先行与 ...

  • 张巡雍丘抗敌(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十二)

    玄宗任命吴王李祗为灵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贾贲这时先到了雍丘,带了二千士卒.先前,谯郡太守杨万石献城投降了安禄山,又逼着让真源县令河东人张巡当他的长史,西向迎接叛军.张巡到了真源后,率官吏民众哭于玄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