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传统后,再获新发现!纳米材料进入肿瘤需要特定的内皮细胞
相关推荐
-
Acc Chem Res |纳米颗粒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撰文:kinidu IF=20.832 推荐度:⭐⭐⭐⭐⭐ 亮点 文章通过对超PH敏感(UPS)纳米颗粒的介绍,描述UPS对环境PH改变的独特的"全或无"响应,探讨如何利用UPS纳 ...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外泌体miRNA在肾损伤中促进M1巨噬细胞的活化
肾小管间质炎症是急性和慢性肾损伤的共同特征,然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初始损伤驱动肾小管间质炎症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吕林莉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发现,TECs释放的外泌体miRN ...
-
癌细胞无处可逃!新的成像方法在术中应用
一种新的光学成像方法可以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更精确地看到癌变组织. 手术是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外科手术的效果逐渐提升.然而,剩下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确保不会留下游离癌细胞,导致 ...
-
UC头条:INC之Rutka教授: 超越前沿的恶性脑瘤纳米外科切除术
过去三十年来,新技术新材料在手术室的应用已经带来了外科手术的进步和患者预后的改善.尤其是新技术的引入极大改善了癌症患者肿瘤切除率. INC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教授.加拿大SickKids儿童医院脑瘤 ...
-
红细胞膜包载小分子药物紫杉醇/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磷酸钠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 很多研究者将红细胞膜运用低渗裂解法提取出来,将抗癌药物包载进去, 再通过探头超声或者碳酸酯膜挤出的方式将其粒径减小至纳米尺寸, 该纳米制剂不仅相比红细胞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 ...
-
陈根:纳米下药,注射可治皮肤癌
文/陈根 每年,全球有超过14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880万人将死于癌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六分之一.皮肤癌,则是最常见的被诊断癌症.美国五分之一的人会在一生中患上皮肤癌,而非手术选择则是有限的. ...
-
红细胞膜包覆聚苯乙烯/聚乙炔/聚乙烯咔唑/聚苯硫醚纳米颗粒
齐岳生物科研团队于D-A型有机半导体聚合物(SPN)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和光热稳定性,开发了一种红细胞包覆.尺寸超小(<5 nm).适用于肿瘤光声成像和光热治疗的新型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SPN@R ...
-
基于光激活金属聚合物的按需释放光敏剂和抗癌药物的顺序双模型策略
化疗和光动力疗法的协同联合治疗因其能够增强抗肿瘤作用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成功地传递光敏剂和抗癌药物,同时尽量减少药物在脱靶部位的泄漏,仍然是一个挑战. 聚合物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载药能力, ...
-
逆转肝纤维化效果出众,传统中医药再获肯定
肝纤维化是多种病因所致慢性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若无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进展为肝硬化,进而引发肝衰竭.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和死亡风险,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因此,肝纤 ...
-
贾跃亭归来?FF法拉第获珠海国资委20亿后再获吉利青睐!
最近网上一则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1月27日,同属于珠海国资委的格力集团.华发集团,参投贾跃亭旗下的FF,而且投资额度大约20亿元.紧接着网上又曝出吉利汽车可能也会投3000万到4000万美元左右 ...
-
安罗替尼新适应证即将获批;阿司匹林降低肠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再获新证丨肿瘤情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每天1分钟,给你肿瘤圈内的专业"谈资"!(如需文献原文,可加小编微信yxj-oncology获取) 要点提示 JCO: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进展期肾透明细 ...
-
[首藏作品](6510)内毛细胞处理声音新发现挑战传统理论
内毛细胞处理声音新发现挑战传统理论有助促进优化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设计科技日报北京5月13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耳朵内毛细胞的功能机制有了新发现,认为内毛细胞像外毛细胞一样,也 ...
-
科技无论再发达,都无法挑战传统的一道神器...
科技无论再发达,都无法挑战传统的一道神器:木质的蒸饭器. 有没发现,无论电饭煲再先进,即便是日本的电饭煲,在农村的蒸饭器面前都是小儿科,配上柴火,那绝对是人间美味. 说实在的,现在的电饭煲蒸出来的饭一 ...
-
怀孕3周后再怀孕孕妇意外获龙凤胎
双胞胎的现象并不稀奇,但英国一名孕妇在怀孕后3周竟然再次怀孕,出现极为罕见的异期复孕(Superfetation),最终成功诞下一对性别不同的孪生宝宝. <华盛顿邮报>报道,英国威尔特郡( ...
-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如何借助产业互联网再获机遇?(一)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在充满挑战的2020年,产业互联网迎来了高光时刻: 产业互联网首次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认可:疫情按下了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加 ...
-
继发Cell后,黄三文团队再获重要进展!Nature Com | Sli基因:一把克服自交不亲和的“...
2021年7月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云南师范大学尚轶.李灿辉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以下简称&qu ...
-
活不到的一百五十岁?我国科学家挑战衰老再获突破
衰老无人幸免?<Nature>:其标靶基因被我国科学家发现 近日,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登上<Nature>.我国科学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