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二):收音机
相关推荐
-
半导体收音机
上海生产的半导体 是奖励给我最好的礼物 因为我劳动出色又勇敢 奖给我这台半导体 赶着马群放牧时 它在我手上响着呢 傍晚回到宿舍里 它在柜子上说话呢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流行内蒙古的一首蒙古族歌曲,歌名 ...
-
目录 | 声音,另一种记念
图片引用 一直以来,对声音都有着特别的情感. 也许因为从小就听收音机的缘故吧. 那时,村里的大喇叭广播是传递村庄信息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每家每户装有简易的广播设备. 扬声器装在方形的薄薄小匣子中,挂 ...
-
我和收音机与广播
本文作者:高云龙 这个尴尬的年纪,面对五光十色的媒体和铺天盖地的信息,常常会没来由地想起收音机,怀念起电波陪伴下度过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的农村,收音机绝对是一个家庭值得炫耀的物件,尽管它没有三大件的实 ...
-
【西南作家•散文】范银芳/“声音”的穿越
西南作家·新中国建国70周年纪念 欢迎点击,敬请关注--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
-
散文||伯父留给我家的收音机
伯父留给我家的收音机 顺华||安徽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路几乎全是泥土路,房子十之八九都是毛草屋,到处是一堆堆的草垛,石头与土块砌成的猪圈.羊圈和牛舍--村容村貌十分的脏乱萧条.在方圆十里八村,千门 ...
-
朱良启丨树梢“百灵”(散文)
课间休息时,我习惯地抓过近期的几份报纸浏览,<安徽日报>上一则题为<"大喇叭"又响起来了>的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内容是安徽省明光市为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基层 ...
-
听 夜 的 声 音
在城市呆久之后,回到故乡,越发觉得故乡的夜晚才是真正的夜晚. 虽然和童年相比逊色了一些,但至少在夜色弥漫之后那稀稀疏疏的灯光比不上城市的霓虹灯那样昼夜闪烁:想看场电影都是奢望的夜生活更比不上城市大卖场 ...
-
鲁北往事:听评书
过去孩子们的求知欲要比现在的孩子强,只不过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少,少得可怜的小人书实在不能满足三四年级孩子猎取知识的欲望,偶然得到一张报纸或者小说之类就十多遍地反复看,甚至能够背下来.听评书便成了人们获取 ...
-
【随笔】70后的收音机时代
70后的收音机时代 乾州碎娃 9月11日,单田芳老师去世消息发布的第一时间,我就想写一篇文章纪念这位艺术家,纪念这位为我开启文学殿堂大门的德高望重艺术家.但是,因为刚开学,学校工作琐碎而繁杂,不愿因个 ...
-
全民着迷听“小说连续广播”的回忆
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一般穷,不是过年过节的普通日子,文化生活相当匮乏,连一部收音机都比较稀少.唯一了解外界变化的渠道就是家里有个小喇叭,定时播音.在村中心,供销社南面商场(今小国五金)房顶有大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