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吕不韦被迫饮鸩自尽,商鞅被五马分尸,为何范雎能左右逢源?
相关推荐
-
秦国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四位名臣,但结局都不大好,唯独王翦善终!
历史上那点事 发布时间: 20-10-1118:13历史领域创作者 春秋以及战国初期,请过的实力其实是相当弱小的,秦国的祖先是养起家,后来因为有功得到了封赏,从此才得到一块苦寒之地而立国,发展也极其艰 ...
-
秦国封侯有多难
公元前362年,那位结束"四代乱政",带领秦国从混乱中走出来的秦献公嬴师隰病逝,太子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因此前"四代乱政"而大损的国力尚 ...
-
如果不用此人,也许秦昭襄王早就统一了六国,可惜为时已晚
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在位56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王.他在位期间,六国中有五国都已俯首称臣,只剩一个燕国还在苟延残喘. 秦昭襄王剧照 那时,天下的基本形势已经确定,可以说是秦昭襄王奠定 ...
-
大秦六代明君是指哪六个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异人,秦始皇嬴政.说到秦国,各位都应该很清楚.凭借秦孝公以来的"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崛起,从而统一六国. 秦朝发家是从秦孝公手中实现的, ...
-
秦国商鞅变法后的七位外客丞相的悲惨结局:...
商鞅:卫国人,也称卫鞅.公孙鞅,公元前356年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开始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0营建咸阳新都,任大良造(丞相),开始第二次变法.曾率兵击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变法功成为封为商君,封地在 ...
-
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呢?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历经十年,一统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从秦孝公变法强秦,使秦国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局面.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共经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 ...
-
吕不韦一代枭雄,为何嬴政短短30个字的信,就能逼得他饮鸩自尽?
公元前235年,从洛阳改迁到巴蜀的吕不韦,接到了秦王嬴政的一封信.信很短,只有区区30个字,却决定着这位秦国前相邦的命运,上面说: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 ...
-
吕不韦以商人的思维风投储君,获利双赢,嬴政为何逼其饮鸩自尽?
谈秦说汉(328)吕不韦以商人的思维风投储君,获利双赢,嬴政为何逼其饮鸩自尽? 吕不韦散尽家财对质赵的公子异人进行风险投资,将其运作为秦王,自己亦获利成为秦国的丞相:又将 ...
-
相邦吕不韦造 | 大秦“俑”流传:铭文篇
相邦吕不韦造 | 大秦“俑”流传:铭文篇
-
善赌者的成功与失败,话说两代相邦吕不韦和李斯
吕不韦和李斯,秦始皇时期两个最重要的丞相.用我的话来说,是两个最善赌的成功者.在战国纷乱的时代,善赌者太多了,而且大多是豪赌.譬如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便是燕太子丹设的一个赌局.豪 ...
-
大秦赋:秦始皇嬴政重责吕不韦,令其迁往蜀地,吕不韦却服毒自尽
在历史剧<大秦赋>中,为抵抗秦国的进攻,赵国春平君去邀请吕不韦入赵为相,吕不韦明确拒绝.秦始皇嬴政听说此事后,重责吕不韦,令其迁往蜀地.不久,吕不韦服毒自尽.嬴政得知后,悲痛大呼:寡人没让 ...
-
魏国为何错失七大鬼才,商鞅、张仪、范雎等反助秦成就统一大业?
话说三国时代蜀汉刘备将帅有五虎上将,谋臣有卧龙凤雏,倘戏说一番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庞统.诸葛亮七人皆去汉归魏,投诚在曹操麾下,恐怕古往今来的三国迷们都会目瞪口呆,无法接受这样的假设. 然而 ...
-
商鞅、张仪与范雎,三个“外国人”,是怎么接力把秦国抬上天的?
战国历史,就是秦国的崛起.奋进史: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掌舵的秦王外,对秦国贡献最大的还有三位秦相:商鞅.张仪与范雎. 这三个人都不是秦国人,而且他们为秦国服务的时段也很有意思:商鞅(公孙鞅)公元前36 ...
-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自古功臣能够保全首领得以善终者极少,这其中固然有上位者的刻薄寡恩之处,但也有桀骜不驯臣子的取死之道,不能把责任都推给上位者. 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第一位杀害功臣的人并不是秦始皇,而是越王勾践.这其中固 ...
-
吕不韦,冠以最成功投机商鼻祖,为何秦始皇短短30个字信,他就饮鸩酒自尽?
2021-05-17 10:41 华人号:心宜善 自古功臣能够保全首领得以善终者极少,这其中固然有上位者的刻薄寡恩之处,但也有桀骜不驯臣子的取死之道,不能把责任都推给上位者. 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