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扁鹊不治的六种人

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

是大家在中学时就学过的,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君有疾在血脉,不治将深”

“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五日五日的变化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然而再五日后,

扁鹊“望见桓侯而退走”,

因为病已入骨髓,

即使是神医也已无能为力。

关于这段故事,

很多典籍都有记载,

在《史记》中,

讲完这段故事后,

其实还有一段总结的,

可惜课本里没有收录进去。

这段故事记载在《史记》之《列传第四十五》,

故事之后作者议之:

“使圣人预知微,

能使良医得早从事,

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这是对齐桓公故事的小结,

也是我们自主健康网站一直倡导的理念,

尽早觉察并重视病之微兆,

则良医治之易如反掌,

根本不会有什么疾患之痛甚至生命之忧。

“人之所病,病疾多;

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普通人和医生的烦恼各不相同,

有六种病人是任何神医都难医治的:

一是为人骄橫蛮不讲理的,

二是视财甚于命、要钱不要命的,

三是穿着、饮食等习惯不能按医生嘱托加以调整的,

四是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的,

五是身体虚弱到连药都没法吃的,

六是迷信巫术却不相信医生的。

六种情况中,

只两种是身体状况实在太糟,

其余四种竟然都和病况本身无关,

而是一个人自身的主体问题。

骄横、不信任,

这样的“我”戴着一副对抗的眼镜,

怎可能将医生的诊治做正确的对待?

不舍金钱,

如何能接受物质与健康的交换?

不改日日时时的饮食、穿着习惯,

再好的针药也难敌滴水穿石般的病源。。。

不知此段是司马公总结了扁鹊的见的,

还是作为史学家阅人无数后自己的观点。

古人之智,当为今人所鉴啊!

(0)

相关推荐

  • 小故事《扁鹊的六不治》

    小故事<扁鹊的六不治>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名叫秦缓,因医术高超,当时人们以神话中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因此得名.    扁鹊开创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 ...

  • 扁鹊说,这六种人,病最难治!

    近来关注<黄帝内经>及中医的治疗问题,发现传统医学真的很讲究天人合一及病人自身的能动性,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好的医生对病人也有一定的要求,西方人二十世纪才注意到"读 ...

  • 中医--扁鹊说:这六种人病最难治!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扁鹊说:这六种人病最难 ...

  • 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

    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我的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扁鹊之所以推崇长兄的医术,正是对中医" ...

  • 扁鹊:我们兄弟三人,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说到古代的医者,那么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都是榜上有名的,但是扁鹊却说自己的医术不及家中的两位哥哥,是家里最差的.但是扁鹊的医术大家都是见识过的,多次将濒死之人的性命给救了回来,而他的两位哥哥在医 ...

  • 中医鼻祖扁鹊与治未病

    2021-09-14 09: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 袁尚华 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从有关扁鹊的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春秋战 ...

  • 扁鹊:这六种人,最难治!

    作者 :儒风君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是有些病人却让医生望而却步,大感头痛. 扁鹊就曾说:"病有六不治". 分别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 ...

  • 扁鹊六不治:这六种人的病,神医也救不了

    今天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他解除了人们的痛苦,就像一个会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 按史料记载,扁鹊真名叫秦越人,也叫卢医,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奠定了医学的切 ...

  • 扁鹊:这六种人,最难治!【一点资讯】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是有些病人却让医生望而却步,大感头痛. 扁鹊就曾说:"病有六不治". 分别是: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 ...

  • 扁鹊:这六种人,最难治

    近来关注<黄帝内经>及中医的治疗问题,发现传统医学真的很讲究天人合一及病人自身的能动性,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好的医生对病人也有一定的要求,西方人二十世纪才注意到"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