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
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抨击黑暗,抑恶扬善。例如,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的黄兴,在武昌起义一周年的纪念会上,奋笔直书:
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这是歌颂辛亥革命的佳联,至今还传为美谈。又如在教师节期间,有人写道:
做红烛为后代点燃智慧烈火,
化甘露浇桃李催放理想鲜花。
显然这是尊师重教,赞扬师德师风的对联。
2005年春联欢晚会,为喧柒盛世迎春的热闹气氛,安排了新春对联专题节目,以各个省市的特色为题,进行联对,如吉林与辽宁贯对:
吉林:车轮飞转 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钢水奔腾 春夏秋冬入眼来
河北:万里长城 山海关 龙头为首
河南:独门绝技 少林寺 天不无双
北京:三海九门 京华迎奥运
上海:一江两岸 世博靓申城
这些对联寓意深远,同时为当年的春晚添姿添色。
再如在抑恶扬善,扶正劫邪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北宋时期的奸臣秦桧墓前有这样一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奸臣
人从宋后羞为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些对联能使人们爱憎分明,伸张正义,贬斥邪恶,弘扬美德。
总之,对联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喧柒气氛,传播智慧,陶冶心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二、对联的结构及张贴方法
(1)对联的结构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个部分构成。上联是出句;下联是对句,横批与上、下联紧密相连,高度概括,集中体现上、下联的思想。比如有两幅对联: 遍地牛羊六畜旺 自力更生创千秋伟业
满山花果四季香 励精图治开万代宏基
横幅是:春光明媚 横幅是:奋发图强
(2)对联的张贴。张贴对联的口诀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意指对联的出句(上联)贴在人的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联的对句(下联)贴在人的左手边,即门的右边。因为古代文体行文是竖排,是从右至左行文的。现代文体是横排,是从左至右行文,
1/4
对联是竖写,要遵循古代文体的规则,所以要右至左张贴。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或基本法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 调。”
(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如有一对联:
人生不满君今满
世人难逢我竟逢
这是一位年逢百岁的老人写的一幅对联,从字数来讲,是七言句,两边都是7个字,字数相等;从词性来看,“人生”与“世上”、“君”与“我”都是名词,“不”与“难”是副词、“满”与“逢”是动词(满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动词,这里作动词用),可见两边的词性相同;再从句式结构来看,上下联都是用两个句子压缩而成的,用通俗的话来说:上联是:人生是不容易满百岁的,您今天却满百岁了;下联是:世上很碰到百岁人,我却碰到了。上下联都是将两个分句,运用转折关系组合成一个复句,是包含转折关系的复句相对,且两个分句的句型也是一致的。
(2)平仄协调。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例如七言句,
平起式为: 仄起式为:
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仍以(1)中的对联为例,
上联: 人生不满君今满
下联: 世人难逢我竟逢
从平仄来分析,这是一幅平起式对联,
上联的声韵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的声韵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
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
四、汉语音韵平仄区分
(1)何谓平仄? 要了解平仄,首先要从声调谈起。所谓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按传统的

(0)

相关推荐

  • 7字70万!广东景区悬赏5年征集下联,5年过去无人对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金砖火窑的碰撞下,对联在历史的脚步中演绎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调,富有韵律之美.言简意深,字里行间更是展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华语言文化.对对联是众多 ...

  • 对联初学者必修课,对联基本常识略览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亦称"楹联".俗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

  • 常识积累丨对联中的历史人物

    常识积累丨对联中的历史人物

  • [转贴]浅说诗、词、曲、赋、对联的一些常识

    本帖最后由 呆丁 于 2016-3-5 20:31 编辑 2),对仗要求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仗,而且要工对. 指的在对应处字数相同.语序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当或相对 对仗必须与平仄 ...

  • 这几幅对联,蕴藏了千年文学常识!赶紧为孩子收藏起来吧!

    声律启蒙分上下两卷,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下卷三肴的第一部分. <三肴> 风对雅,象对爻.巨蟒对长蛟. 天文对地理,蟋蟀对螵蛸. 龙夭矫,虎咆哮.北学对东胶. 筑台须垒土,成屋必诛茅. 潘岳不忘 ...

  • 【书法常识】书法用语(五字对联)

    书法家创作作品时参考 书法用语(五字对联)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集兰亭序字) 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 ...

  • 【书法常识】书法用语(六字对联)

    书法家创作作品时参考 书法用语(六字对联) 工画是王摩诘:知音许钟子期.  凡物皆有可观:于书无所不读.  王右丞多古趣:吴道子夺天工.  世德光乎群玉:高年搞以茂松.(集张黑女墓志字)  少言不生闲 ...

  • 【书法常识】书法用语(七字对联)

    书法家创作作品时参考 书法用语(七字对联)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  一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  一帘风雨王维画 ...

  • 对联的基本常识(中)

    转:与狼共舞的博客 三.对联的风格 对联的风格丰富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典雅.清新.豪放.婉约等.这些不同的风格是由作者内在的"情性",天生的"才". " ...

  • 对联的基本常识(下)

    转:与狼共舞的博客 对联基本常识(八) 对联的格律谱图联律图谱[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