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典丨《论语》——中国人的仁德智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

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这位老师和他学生的对话里。

明道堂经学馆开设的公益课程包括:《孝经》《论语》《弟子规》《道德经》《了凡四训》《清静经》《诗经》、中小学必考古诗词传习,乐意加入书香家庭读书明礼活动一起学习的师友,欢迎联络王芳入群:WF051025
█  为什么要唱“雅音”?普遍话行不行?
当然行啦!但是用雅音吟唱《诗经》那就更好啦!
且听作者细说分解:
雅音是什么?
雅音,是雅言的发音。
雅言,是中国三千年来本土自成体系的教育——中华传统经学,读书、写作、切磋学问、彼此交流所使用的语言。
雅言区别于百姓日常说的话——白话,可以说,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代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
雅言贵在守成,像织布机纵向的经线,以不变为优。
█  了解、学习雅言,雅音唱诗有什么好处?
不论何时,都能“得到”代代祖先传承的经典
不管哪朝哪代的诗词歌赋漂亮文章,只要掌握了雅言、雅音,我们都能读懂、搞明白。
其实在中国过去二三千年里,代代读书人都能读懂祖先留下来的载道的文字,就是因为文脉一以贯之,这是一套成熟的、完善的话系。
轻轻松松、哼哼唱唱,不知不觉出口成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信每个人都曾发现,唱比背的记忆更轻松。
记忆,其实就是过去的经历在人脑中的再次反映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在吟唱时,我们无需头脑的思考分析,便会不由自主跟随歌曲旋律律动、摇摆,身体处于舒展和自然的状态;我们的心能够直接地感知诗中所凝聚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内在情绪随着歌声流淌出来,身体能与之和谐自然地应和。是故,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这些“记住”诗歌的方法融为一体。不用死记硬背,即可脱口而出~
心情好,或心情不好
都有一首《诗经》中的名篇可以哼唱
相思苦?唱出来!
相见欢?唱出来!
诉衷肠?唱出来!
伤别离?唱出来!
……
留学想家了?久别想妈了?——唱《葛覃》吧!
久别想念他或她?——唱《草虫》吧!
偏偏喜欢你?——唱《关雎》吧!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唱《子衿》吧!
婚礼喜宴?——唱《桃夭》吧!
职场失意?——唱《园有桃》吧!
剩女被催婚?——唱《摽有梅》吧!
一曲唱罢,心情随着歌声宣泄而出,等同于自我疗愈。
用雅音唱诗,身体感谢你
“自制”不花钱的“特效药”
特效表现在哪里呢?
与普遍话相比,关键字的雅音尤其是韵脚字发音部位、引发振动频率、对身体的经脉所产生的振动轻重都不同。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振动当中,有其对应的律动。
人的情绪对身体的健康产生微妙的、直接的、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据台湾游朱义教授多年来的研究,膻中穴是色身肉躯联通情绪的关键点,是全身组织器官共振的总指挥。
亚健康、恶疾病患人群,普遍存在膻中穴及周围气血淤堵的情形。
雅音唱诗非常有益于借助于发声部位的振动带动血脉经络的振动,从而帮助膻中穴更为畅达地输导气血。
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瓜与琚在此处叶鱼韵。瓜的普遍话念做gua,雅音读若居或孤(此地声母念k或g皆可),将手放在喉部,大声念这两个音,即可对比出振动强弱;且雅音当中声调有平声、上(音赏)声、去声和入声,普遍话没有入声字,但古汉语里大量的入声字的气息和声音里,却蕴藏着不可思议的文化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