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人物分析
人物分析
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这位奥斯卡影帝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位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米勒这位刚刚经历诺曼底惨烈战役的上尉,接受了来自上级的命令组建一个小分队去拯救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他是这8人小分队的核心和领导者,在他的心里军令如山,似乎没有考虑过到底用八个人的命去换一个人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但是米勒在回答手下的问题的时候说过:“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会说这是一次极佳的使命,长官,这次任务的目的太有价值了,长官。值得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另外,我为瑞恩的母亲由衷感到悲哀,我愿意用我和弟兄们的生命。”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米勒上尉心中也有委屈,但是想到瑞恩的母亲,想到作为军人的职责,内心也坚定起来。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常常这样激励自己,他说每当一个弟兄死去,就可以拯救2个3个10个甚至100条人命。在一个人的时候,米勒也会独自流泪。他总所一句话:打完仗,回家去。在影片中米勒上尉被塑造成一个英雄的角色,但这个英雄不简简单单拥有过人的领导能力,还有就是他也会为了失去兄弟哭泣,这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更加令人感动。在面对着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米勒总把生地希望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后牺牲自己保全瑞恩,完成了任务。他的一言一行都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从他的身上,我们发现了战争难以摧毁的人格力量,闪耀着的英雄主义的人性光辉。
厄本:这个看似有点懦弱的人,他放走了最后杀死上尉的德国兵,在战友面临危险的时候吓得不敢去帮忙,最后白白死在敌人刀下,在最后关键战役中没有及时给战友送上弹药。不过,要知道,厄本在跟随上尉出战之前从没有开过枪,只是一个绘图打稿的翻译人员,他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样,害怕战争,畏惧战争,一个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人,让他开枪打爆敌人的头却是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在面对惨烈的战争时他的表现也是人之常情。影片最后,在亲眼目睹上尉被德国兵射杀后,厄本也终于意识到战争年代敌就是敌,战事是残酷的血腥的,不能有同情心的,最后亲手射杀了那个德国兵。
瑞恩:这个看似主角又不太像主角的人物出场时间不到四十分钟,却是贯穿全片的主线,本片就是围绕着他展开的。在整部影片中,瑞恩这个人物正是我们所了解的最普通的美国士兵的形象,也是人们赋予的最憧憬的士兵形象,他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上级所派的任务。在上尉找到瑞恩决定一同作战后后,瑞恩和上尉的一席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瑞恩一直描述着自己和哥哥以前美好的生活,这也是要观众传递一个讯息,战争前,什么都是美好的,家是温暖的,家人都相亲相爱。可是战争却令这一切都消失了。瑞恩这个形象的设定至少在作者看来他是值得用生命换取的,他的形象很普通,但平凡中又异于常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歌颂了美国士兵对国家的忠诚,对信仰的忠贞。
杰克森:他是个狙击手,也是个基督徒,每次在瞄准目标的时候总会祷告一番,这也看出他内心的信仰,他希望上帝眷顾他,他心中有着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一路走来。 莱宾:这位曾经想过退出任务的士兵,这个坚持到最后活下来的士兵,他从一开始就很是疑惑和不满对于参加这次任务,但是军人的身份告诉他只能服从,在最后的战役中他和战友并肩作战,成功守护了大桥。还有犹太人梅里西,胖胖的麦克,医疗兵韦德和卡帕佐,这些士兵身上都有各自独特的人物性格,但是作为军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形象,就是团结向前的一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