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红楼:《湘云醉卧》课件

『诗画课件』九:

——“诗画红楼”课程《湘云醉卧》课件

制作 | 肖绍国  文字 | 周一贯

文末有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肖绍国《诗画红楼》是极具探索精神的系列课程,无异是他“诗画语文”的延伸和拓展,美育自然是必有之义。本案之《湘云醉卧》也充分展示了“诗酒年华”那分美的意蕴。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肖绍国老师从宏观入手,先介绍“红楼十景”最美画面的评选,将本案主题“湘云醉卧”置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学生可能比较耳熟的画面之中,使比较陌生的“湘云醉卧”有了立足的位置和审美的价值认定,是颇具教育智慧的。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教学选用的“湘云醉卧”片断,不足一百字,却确实极具描述之精当和得体,特别在教师作画面和文字的映照下,确实产生了“文”(可以说是“诗”)与“画”的奇妙叠现和相互映照。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教师主要采用了“细读”的手段,将观“画”之“察”与赏“文”之“美”融为一体。特别是这语段语言的平实和通晓,既无艰涩难懂的文辞,又无繁复迭加的描摹,却能行云流水般的尽现湘云在特定的环境和诗意的氛围中醉卧之美,确实可以令人品味再三而拍案叫绝。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清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所谓“大约诗文以气脉为上,气所以行也,脉绾章法而隐焉者也……章法在外可见,脉不可见。气脉之精妙,是为神至矣。”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作者在这里用了不到一百个字,却如此程序井然地写活了“湘云醉卧”的姿态、氛围和情韵,确实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尺幅山水”中的“万千气象”。显然,这样的结构之美是极有“因小见大”的中国画艺、中国文化之神韵的。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要让学生就不足一百字的一个语段,来充分地赏析美的丰富意蕴,不借助其诗意的拓展,是很难达到这种境地的。肖绍国老师正是这样引导学生,将“青石”、“芍药”、“扇子”和“蜂蝶”做美学的意象化,并以此沟通相关的古诗诗句,进一步使意象具体化、生活化。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显然,教师作这样的拓展,不只是揭示了文句所蕴含的丰富美学内涵,使学生的理解、感受和陶冶具体化,而且也展现、联通了不少相关的古诗佳句。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同时,教师还采用了展示写着这一语段的团扇书法作品又辅以《湘云醉卧》琵琶曲的伴奏,把画的意蕴发挥的淋漓尽致。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又从湘云的醉卧,联系到王羲之《兰亭序》的“醉书”,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醉吟”,梁山好汉武松在景阳冈遇虎的“醉打”等等,说明了“酒”在文人勇士那里,往往也是理想、信念、真情和才华的一种表现。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我们说课文教学的本体原来就应该是植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和美育观点,本教学中以美的因素感染学生,自然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情感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湘云醉卧”之美,似乎不可忽略了她的性格之美。“醉眠芍药裀”之事,显然不可能发生在林黛玉、薛宝钗身上,甚至也不可能发生在其他小姐妹身上。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之所以是史湘云,就因为她的憨厚、爽直和豪放,这显然为当时的封建礼数所不容。所以我们不能不认为这也是史湘云的一种叛逆性格。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在统领《红楼梦》全书的《红楼梦曲子》中,其中写史湘云的便是“幸生来,英豪阔大空宏量……”应当说,如果在日常的情况下,史湘云也不会发生醉卧青石凳上这类有失大家闺秀风范之事,问题还在于它发生在一个非同寻常的环境里。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这一日是宝玉的出生日,也是宝琴,平儿,岫烟的生日;这一日,“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这一日,酒席也非同寻常,不是正式的寿筵,而是“姐妹们凑了钱自己办的”……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可史湘云似乎不顾这一切,不仅痛饮了,而且醉了;不仅醉了,还竟卧在园里的青石凳上……这种豪放的个性之美,正在于它所显示的是大观园里这群少男少女中叛逆封建礼数的一种表征。它应该是“湘云醉卧”之美的主流价值所在。

“诗画红楼”系列二:《湘云醉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