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07.“无极桩”其实也不容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文与传习录‖57.马长勋老师论“站桩”传习录‖60.《南湖传习录》之“三位一体”番外篇‖06.“三位一体”中哪个最重要,三篇文章,密切相关。】

在“三位一体”中,马老认为,推手最重要,因为这是体认太极劲的唯一途径。

那么,哪个最不重要呢?因为直接说出来,会引发一些人的不适,所以,咱们换个说法。

春风轻轻地吹过南国大地,树儿长出绿叶,花儿竞相绽放,湖水泛起波纹,天空蓝蓝,白云飘飘,阳光明媚,洒向人间,整个世界和暖而明亮.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个人的理解,推手、站桩、盘拳,“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盘拳。”为什么呢?因为套路不好学,而且容易产生很多流弊,比如现在普遍流行的低姿势,造成练太极拳者伤膝盖甚众,医院甚至给这种膝伤起了一个很“优美”的名字——太极膝。这对于太极拳练习者而言,实在是一种“打脸”。

站桩,相比之下,好学,只要不是故意找罪受,一般人也不会站的太低,现在人也没有耐心,不用担心大家站的太久。所以,流弊较少。而且,有一些太极拳真正的东西,贯彻始终的东西,是要从站桩里站出来的,盘拳是盘不出来的。

【马老手书】

《南湖传习录》出版之后,有不少人也从微信上咨询过如何站桩。我原来的想法,这个无极桩,难道还有要讲的吗?书上不是说的很清楚吗?但是实际情况还真不是这样。有些人说的头头是道,我也很佩服,但是把站桩的照片发过来一看,完全和我想象的是两回事。咱不能说人家“站错了”,但是,确实和我们所说的不是一回事。站的方式不同了,出来的东西也不同,我们要的那个东西,你出不来。

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我不揣冒昧,说一下自己的意见。

首先,大家的脚站的太宽。双脚平行,不要外八字,有一拳宽即可。站的宽了,刚开始很舒服,过一会就不舒服了。

其次,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裤线处。很多人习惯环抱在胸前,姿势一变,练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再次,膝盖略有弯曲,保持舒适,不要让它受力。

然后,其实,暂时就没有然后了。

有不少人很纠结,这个重心放在哪里呢?是前脚掌还是后脚掌?具体在什么位置?……这些其实都可以忽略,因为这些都不重要。你要想的是放松、舒适,这样慢慢的就体会到气下来了,身体顺了。该“静虑”的不“静虑”,不该想的瞎想,这就是“颠倒众生,众生颠倒”。

用马老师的话讲,就一句话“舒适为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越是简单的东西,大家越不懂。而且,每个人对“舒适”的理解、认知是不同的。有人就认为出一身汗,胳膊腿酸疼是舒服,这是事实。就像有人就喜欢被小皮鞭抽着、蜡油滴着,觉得这样舒服一样。

所以,我觉得真的要站好“无极桩”也不简单,还是要有师父指导。很多的事情,语言说不明白,当面一比划就明白了。

虽然说的简单,但是,如果你站的时候让马老看看,他就能根据你的情况指出好多问题,比如腰怎么摆啊,膝关节怎么弯啊,这些东西,既是原则,又因人而异,不一而足,没法完全写出来。

而且,随着你站桩时间的增加,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师父会指导你调整身体细节,或许或增加一些新的内容,这些东西,属于当面传授的范围,写出来,往往就是另外一个“框框”。

但是,按照这个简单的要求,也真的能出东西,只要你有悟性。“舒适为准”,是不错的,你要会“跟着感觉走”,不要固守某一个状态,你的身体会自我调整。只要你的感觉不至于错乱,保持“松”、“静”就一定能出东西。怕就怕,什么是“松”、“静”、“自然”你没搞明白。

2019年4月24日星期三

附:有关修订版与第一版的不同,请看

《南湖传习录》【修订版】上架

近期文章链接

番外篇‖06.“三位一体”中哪个最重要

番外篇‖05.“售书签字”中的修学次第

番外篇‖04.太极拳与“择法眼”

番外篇‖03.谁解其中味

番外篇‖02.“开窍”与“懂劲”

闲情‖刀光夕阳下孤独的背影——座头市之歌

传习录‖60.《南湖传习录》之“三位一体”

传习录‖57.马长勋老师论“站桩”

传习录‖70.马长勋老师讲《授秘歌》

传习录‖69.马长勋老师谈太极拳“无形无相”

传习录‖03.十年磨出吴式拳

潜修集‖13.何不从我逍遥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