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恒散文:牛年说牛
牛年说牛

庚子已过,辛丑牛年缓步而来。牛为什么成为十二生肖的老二,还有一个传说。
古时,牛正是玉帝殿前的差役,称作牛麻星官。有一次,他自告奋勇去人间撒草籽。玉帝嘱咐他走三步撒一把草籽,他误以为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了。

玉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罚他和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祖祖辈辈是帮助农夫干活儿。玉帝把老牛从踢落人间,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但是,牛知错就改,任劳任怨,拉车犁田,博得人们的好评。如果不是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抢先得了头名,牛肯定还会当上生肖第一名呢。
在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中,牛与大地谱写着耕耘的诗篇,寄托着人们深厚的情感。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牛创造了人类文明,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古人诗词中对牛吟诵颇多,尤以南宋李纲的《病牛》最著名“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还是在一篇课文中,写一头老牛,在临死前,还要到它耕种过的天边走一走,看一看,似乎怀着太多不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黄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牛还曾被用于战争,最著名的是田单的“火牛阵”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齐将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尖刀,尾上缚浸油火把,夜间点燃,火牛前冲,五千勇士掩杀,使燕军大败,田单陆续收复70余座城池。宋代诗人徐钧称赞“鼓譟奔牛亦壮哉,一城力挽众城回”。
牛还是古代重要交通工具。能当坐骑的多是水牛和牦牛,黄牛适合拉车。我们这里有鲁西黄牛,总觉得黄牛性子还是有点急,有点傲,摸不透脾气的牛不能轻易骑,记得小时候我偷偷骑上邻居家的牛,想体会“牧童骑黄牛”的感觉,它竟然挣脱缰绳疯了似的跑了出去,幸亏有大人拦住把我抱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头青牛,驮着个仙风道骨须发皆白的老人,过函谷关,那老人就是老子,写下《道德经》,成为道教创始人。在《西游记》有这样的情节,青牛带着太上老君的金钢琢,偷偷的下界跑到金兜山做起了山大王,它利用金钢琢抓住了唐僧师徒,孙悟空无奈之下也只好去求太上老君,才降住了这头青牛。这不是一般的牛,关键骑它的人厉害。《西游记》还有两头牛,一个牛魔王,一个红孩儿,都也算上神通广大了。
人们觉得我们和牛感情相通。大家都知道“舐犊情深”这个成语,老牛舐犊意为老牛舔小牛的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出自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杨彪有个儿子叫杨修,被曹操杀害。有一次,曹操见到杨彪,问他说:“您怎么如此消瘦啊?”杨彪回答说:“我惭愧没有先见之明,到老了还要有老牛舐犊之情。”

有一篇短文《舐犊情深》这是一篇讲述了老牛不管被主人打的皮开肉绽,伤痕累累,还是像一座山一样站在那里,拦在送水的军车前,就是为了给小牛争到一口水,我感受到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人们把深厚的感情赋予了牛,相信牛有着和人类一样的父母之爱,它们甚至会流泪。它给人心灵的震撼,和人情意的亲和力,是其他牲畜难以比拟的。
人们非常喜爱牛,把它形象用于艺术创作,雕塑,绘画,音乐都有,这里只说两幅画。一是唐朝韩滉创作的《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一卷画作在你手中缓缓展开,一头头形神各异的耕牛出现在眼前,他们或行走、或回头、或直立、或仰头、或吃草,悠然自得,好不逍遥。我们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有思想的五头牛。徐悲鸿一生以画马著称,但是,价格最贵的却是他的《九州无事乐耕耘》,画中有一头牛、三个农民以及一棵柳树。2011年,这幅画以2.668亿元的价格成交。作品创作于抗美援朝时期,表达了渴盼和平的热切愿望。每当考验来临,总有最可爱的人以血肉之躯冲锋在前。在他们身后,我们安心生产学习,只愿九州无事。这里的牛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它奏响了田园牧歌,象征着寒冬已经过去,春天的土地正等待着它去耕耘,多么积极向上的寓意啊。

广而言之,牛代表着亿万人民,“中国牛”精神是流传数千年的华夏民族精神,在我们传统观念中牛是吃苦耐劳、努力奋进的象征。一个国家强大的背后,是每一位奋斗者在默默奉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就算取得气冲斗牛的成就,也依然默默耕耘如牛。
时代多么需要有“中国牛”精神的人啊,党员干部要“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品格高尚;各行领导要做开拓创新的“拓荒牛”,有勇有谋有作为;人民群众要做脚踏实地的“老黄牛”,无私奉献有荣光;中国少年要做敢于挑战的“初生牛犊”,不负韶华快成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这首臧克家先生的名诗《老黄牛》,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奋进。在“牛”年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希望牛的精神能继续滋养我们,发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用平凡铸就伟大,耕耘人生之美,开拓一片新天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特邀作家简介:董玉恒,临清市金郝庄镇人,临清作家协会会员。美德如玉,我心永恒。书以载道,读写怡情。作品散见于《淡味茶》《潇湘诗苑》《作家地带》《山石榴》《卫运河文学原创平台》和《齐鲁文学》。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2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