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太太

姚太太

崔小红

姚太太,实名,全称,蒙古族人。她说在蒙古语里,“太太”是乌龟的意思。在写姚太太之前,首先要感谢淮南这座城市,在这里,我遇见了她。

那是去年的夏天,我行走在洞山西路的梧桐树影下。前面的路段有一片新近开挖的区域,一块警示牌倒伏在地。我路过时,顺手把它立在原处。这时,一阵沙沙的响声,轻微却可闻。抬头四顾,又是一阵沙沙的响声,一把沙子“刷——”地一声落在我的脸上和周围。循声望去,一名妇女骑在三轮车上,正看着我。我明白,就是这个人在恶作剧,不能看别人做好事。我没有恼火,只是看看她,瞅了一眼这个小肚鸡肠的俗人。她对我说不好意思啊,我撒的是大米,喂鸟的……

1

我眼前的地面上确实有一颗颗圆粒的粳米。在我家楼头的护基散水坡上,也有大米,白生生的,长粒的大米,每天都有。有几次晨阳在即将升起的时候,我赶个早,去擦车。发现大米已经撒在那里,一些小鸟正在啄食。每天清晨,鸟鸣啾啾,欢唱春天的百花,夏天的凉风。我在猜想,谁在撒米呢?

这样想着,我已经走在上班的路上。冬天到了,油菜被冰霜侵袭,叶边枯黄,叶面蒙着一层霜色。小鸟飞过来,落在合淮路边,它们在瑟瑟的寒风里点头啄食——路边总有一些大米,白亮亮的。这又是谁在撒米呢?冬米。

2

春天到了,油菜在路边抽薹,所有的生物在春雨里萌动,欣欣然。一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的电动车越来越靠近前面的一辆三轮车。一只手臂伸出三轮车的车篷,一粒粒大米从手里漏出来,落在地面,像春雨一样迸溅着……

难道是她?我放慢速度在后面跟着看。一把米撒完了,手臂缩回去,又伸出来,接着撒。三轮车开到一个临时工地的门口停下来。从大门里走出来又一名中老年妇女,身后跟出来一条小狗,朝着三轮车跑去。三轮车上也“汪汪——”地叫起来,探出一只小狗的脑袋。两名妇女在说着什么,我走过去。

我问三轮车上的妇女:“你在洞山西路上也撒米吗?”

大门里走出的妇女说:“撒,她从三和街上一路撒来,撒到洞山西路、东路,撒到田家庵。”

这该有多远的路程啊?有几十里。

那要撒多少米呀?所以她有时候借钱买米,就找我借过。她在做善事,喂鸟,收流浪狗和流浪猫。

三轮车上的小狗就是流浪狗。我走过去,发现车上居然不止一条,小狗向着门里的小狗叫着,门里的小狗在三轮车旁摇着尾巴。它们已经成为朋友,就像它们的主人,因为善良而成为朋友。

我说我一直想知道,这是谁在撒米呢?今天终于遇到你。

她说她叫姚太太。1988年考财经大学的时候,年龄改小了几岁。她说她是蒙古族,“太太”在蒙古语里是乌龟的意思。

我说你撒的米,我可以看一看吗?她愉快地把米袋拎给我看,新鲜的圆粒粳米,亮晶晶。她说如果米霉变了,小鸟吃了会得肝炎。

是你一个人在撒米吗?是,也不是。这条合淮路和洞山路上的米是她撒的,其它地方的米是其他人撒的。我想到了我家楼头护基散水坡上的大米……

与鸟为善的人,安得闲贫,与世无争,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宽容才有宁静,顺其自然。

《姚太太》

作者:崔小红,供职于淮南市

(0)

相关推荐